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18日
袁京连:当好群众代言人 发出政协“好声音”

本报记者 刘曌琼

“《哪吒2》票房突破120亿元了,这部影片正是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也给我带来了新的思考。”2月17日,记者见到住陕全国政协委员、陕西长安华科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京连时,她正在对提交今年全国两会的提案进行修改完善。

这份关于加快文物科技创新工作的提案,袁京连准备了近半年时间,其间反复推敲打磨,多次补充完善。

“陕西是科教大省、文物大省,科技创新和文物保护是我一直关注的重点。”袁京连说。

如何通过数字技术让文物“活起来”?如何壮大文物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去年,围绕“让科技赋能文物保护”,袁京连深入调研,为撰写提案作准备。

2024年8月25日至29日,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团围绕“推动文物科技创新”在陕西开展视察。

作为视察团成员,袁京连随团深入西安市、宝鸡市和韩城市的文博单位、科研院所、文物保护单位调研,详细了解我省考古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应用、文物保护技术、文物资源管理与风险防控、文物传承利用与场景创新等情况。

“这次调研让我感触很深,给我的启发非常大。为了更好找准问题,找到相应的措施和办法,系统性提出意见建议,我陆续去了商洛、榆林、四川广汉等地调研。”袁京连说。

关于加快文物科技创新工作,袁京连建议:“文物科技创新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工作,建议首先优化顶层设计,统筹推进组织、制度、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释放广大文博工作人员及科技人员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形成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共同推动的格局。其次,加速数字转型,用好陕西科教资源,积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在文博领域的融合及一体化发展,强化科技赋能。最后,围绕揭示中华文明历史文化价值和核心特质、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在国家层面将陕西省列为文物科技创新先行区,以加强文物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抓手,重点布局文物遗址学院等产业集群,推动文物科技创新国际交流互鉴。”

让建言建在点子上、议政议到关键处。在袁京连看来,委员履职尽责,贵在一个“实”字,既要紧密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又要关注人民群众所需所盼,注重以“小切口”解决民生“大问题”。

今年,袁京连除了围绕推动人工智能规范发展等方面精心准备了提案,还把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与群众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等,整理成了两份医疗健康领域的社情民意信息。

去年全国两会,袁京连提交的《关于加快构建全新住房体系,为更好激活多孩生育政策提供支撑和保障的提案》等均得到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和办理。

这些年,为民履职已融入袁京连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一个个“好声音”结出的硕果,让她的履职脚步更加坚定。

对于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袁京连充满期待:“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我非常关注未来国家的一些重点工作部署。这也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我想听听来自不同领域的政协委员对人工智能、银发经济等热点问题的思考,更好为高质量发展鼓与呼。”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