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霍强
“老一辈航天科学家的创业故事和精神品质令人震撼。我会努力学习,希望将来从事科研工作,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1月24日,来自甘肃省华亭市第二中学的学生张佳轩在国家级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红光沟航天精神文化区参观后说。
位于宝鸡市凤县的红光沟航天精神文化区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三线建设时期所在地,被誉为“中国航天液体动力之乡”。寒假,许多学生在家长带领下走进红光沟这片热土,感悟航天精神力量。
“2024年,我们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两弹一星’精神研讨会、中国航天日等重点活动44项,研学活动135项,参观人数逾10万人。”航天六院培训中心副主任、基地负责人李正泽说。
以红光沟航天精神文化区为代表的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的“火爆”只是一个缩影。目前,我省共创建国家级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17个,基地数量和建设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省科协探索实施弘扬科学家精神‘五个一’工程,通过出版一套科学家精神丛书、拍摄一部院士专题片、推出一组弘扬科学家精神舞台剧、创建一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组建一支科学家精神宣讲队伍,打造科学文化传播立体品牌,积极推动科学文化、创新文化传播,营造了浓厚的创新氛围。”省科协宣传文化部部长王童说。
两院院士是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是科学家精神的重要践行者和传播者。目前,在陕两院院士共有70余人,研究领域涵盖航空航天、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对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3年开始,我们推出‘陕’耀光芒在陕两院院士专题片和报告文学。目前已出版图书2部、推出纪录片16集,真实、生动地还原了鞠躬、邢球痕、山仑等16位院士孜孜以求、献身科学、报效祖国的精彩人生,展现了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王童说。
据介绍,《“陕”耀光芒在陕两院院士风华录(第二辑)》图书荣获省委宣传部2024年度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支持;“陕”耀光芒在陕两院院士专题片在陕西日报群众新闻客户端、陕西广播电视台、“学习强国”平台、陕西先锋网等平台推出,累计播放量在百万次以上,在社会各界尤其是在科技工作者和青少年群体中引发热烈反响。
除了一套书、一部专题片和一批教育基地,陕西在舞台剧创排和宣讲队伍建设方面也成效显著。
2024年12月,陕西推荐的《毕德显》《大国之蓝》《雕虫沧桑》3部弘扬科学家精神舞台剧入选该年度“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宣传工程”名单,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一。加上此前入选的《寻找师昌绪》《追忆西迁年华——向西而歌》,陕西共有5部剧目入选宣传工程,总数并列全国第一。
《毕德显》生动展现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首位院士、我国雷达工程专业主要创始人毕德显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勇攀科学高峰、潜心教书育人的人生经历。“去年,我们在‘开学第一课’、陕西省科协年会等节点演出10余场,让青年学子领悟大师风范、传承科学家精神,受到了广泛好评。”该剧策划、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杨光暐说。
2024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任团长的陕西省科学家精神宣讲团,结合科学家精神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的社会需求,赴全省各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讲活动。
“省科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积极推动科技创新生态建设,组织实施好弘扬科学家精神‘五个一’工程,团结引领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胸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贡献力量。”省科协党组书记李豫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