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社会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23日
立足社区 面向家庭 扶危济困 守望相助
微光如炬,300万巾帼志愿者的爱心与担当

志愿者毛菲为患者义诊(资料照片)。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杨小玲

她们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更是播撒爱心的使者。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巾帼志愿者。近年来,三秦大地上的巾帼志愿者活跃在扶老助困、爱心助学、基层社会治理等各个领域,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巾帼志愿者的大爱与担当。

“巾帼红”托起“夕阳红”

12月14日9时许,毛菲走进西安市雁塔区红专南路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这里已有好几位老年患者在等待治疗,她很快投入到繁忙的义诊中。问诊、针灸、推拿、艾灸、康复训练……当日上午,她和其余志愿者在诊室和治疗室之间来回穿梭,连一口水也顾不上喝。

2011年4月,毛菲成为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一名康复治疗师。同年5月28日,她跟随邓景元医生参加了该医院团委在红专南路社区举行的大型义诊活动。之后,她加入邓景元康复志愿者团队,每周六在社区为群众进行爱心义诊,风雨无阻。

“我们服务的人群以老年人为主,占到90%以上。义诊虽然辛苦,但看到老人们的一张张笑脸,就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毛菲说,“10多年来,我们的团队不断壮大,其中70%是女性志愿者。大家不图名利,只因心中那份对社区居民的关爱及对团队的认可和信任。”

长期以来,在各级妇联组织的引领下,广大巾帼志愿者找准志愿服务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聚焦老年人所需所盼,扎实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为老志愿服务,以“巾帼红”托起最美“夕阳红”。

助学筑梦让爱延续

“我常常在想,如果当年没有那些爱心人士的资助,我的人生会是怎样的。”12月17日,陕西科技大学副教授、1999级“红凤生”杨素秋感慨地说。

杨素秋是安康市汉滨区人,1999年参加高考,成绩名列全省前200名,可以上很多名校。但为了给家里省钱,她最终选择在省内一所师范院校就读。即便如此,每年7000元的学费和生活费依然让她的家庭犯难。最终,陕西省“红凤工程”的慈善助学项目资金和学校奖学金让她顺利完成了学业。博士毕业后,杨素秋留在高校任教,陆续资助了10名“红凤生”,让和她有着相同境遇的女大学生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命运。

2020年,杨素秋到西安市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挂职,并担任该局副局长。在挂职的一年里,她和同事完成了碑林区图书馆的建设工作,并把建设图书馆的故事写成一本书——《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我在书中写到了‘红凤工程’。一些读者看到后,便主动联系了陕西省红凤工程志愿者协会进行爱心捐助,这让我特别感动。”杨素秋说,她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到这些处于困境中的学生,这是一份爱心的传递,能够帮助困境中的人点燃希望之火,照亮前行之路。

1996年,省妇联发起成立了陕西省红凤工程志愿者协会。截至目前,该协会共帮助6345名女大学生完成学业。曾经的“红凤生”,有一些成为巾帼志愿者,有一些成为新的资助人,她们共同将爱心绵延不断地传递下去。

社区邻里守望相助

“作为一名巾帼志愿者,我始终认为,奉献的意义远超过付出本身。每一次的志愿服务都是在播撒爱的种子。”这是西安市鄠邑区甘亭街道人民路社区党委书记、社区巾帼志愿服务队队长白利娟发在微信朋友圈的一段文字,也是她多年来从事志愿服务活动的初心所在。2009年加入志愿服务队后,从扶幼助弱到敬老助残、从文明礼仪到社会服务、从矛盾调解到美丽家园建设……白利娟始终活跃在志愿服务一线。

人民路社区居民周平(化名)有脑出血后遗症,妻子也患有重疾,全家日子过得艰辛。白利娟得知情况后,便借助社区周边的餐饮店、药店、超市等资源优势,通过项目化运作的方式,为周平提供志愿帮扶。从刚开始为其提供生活必需品,到最后帮周平开设小吃摊,让周平感受到了志愿服务带来的温暖和希望。

“如今,周平和他爱人身体慢慢好转。夫妻俩靠一技之长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看到他们的生活逐渐向好,我们非常欣慰。”白利娟说。

15年来,白利娟先后组织开展了“您的急难愁盼我来办”“爱心棉被暖冬行”“温馨敲敲门”“车让人文明交通行”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96次。此外,她还组建了邻里守望、七彩红心等15支特色志愿服务队,让“点点星光”汇聚成“漫天星海”。

目前,我省共有女性志愿者约300万人。省妇联在全省开展“秦女子巾帼志愿关爱行”主题活动,各级妇联动员广大巾帼志愿者“立足社区、面向家庭、扶危济困、守望相助”,探索“楼栋长+志愿者”“网格员+志愿者”等巾帼志愿服务模式,广泛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为基层社会治理贡献源源不断的巾帼力量。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