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13日
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协同立法
“三省五市”共护“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本报讯 (记者 王姿颐)2024年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十周年。12月12日,“三省五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协同立法工作座谈会在西安召开。陕西省安康市、汉中市、商洛市,河南省南阳市,湖北省十堰市共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协同立法工作,让水源地保护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共护“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汉江流经汉中市、安康市、十堰市,丹江流经商洛市、南阳市、十堰市,汉江、丹江均汇入丹江口水库。

安康市提供了丹江口水库63.18%的来水量,先后颁布《安康市汉江流域水质保护条例》《安康市河道管理条例》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安全。

“随着长江保护法的施行,省人大指导安康市和汉中市围绕汉江水质保护开展协同立法,出台汉江水质保护条例。这是全省区域协同立法的首次探索。汉丹江流域水质保护涉及‘三省五市’,虽然边际区域在政府层面探索合作,但有的领域仍缺乏法治保障。我们将以‘三省五市’人大协同立法为契机,在省人大的精心指导下,与兄弟市人大充分协商、密切协作,建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协同保护机制。”安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全成说。

南阳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自通水以来,已累计向沿线26座大中城市输水超680亿立方米。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涉及‘三省五市’。不同省份地方性法规规定不一致,难以形成合力,跨省域、跨部门、跨层级的生态保护协作综合管理机构还不健全,不同部门执法监管不统一,缺乏应对重大事故、环境风险、突发风险的协作处理能力。”南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贾松啸说,“建议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视为统一的生态共同体,用统一的标准和尺度,推进水源区‘三省五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十堰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纯调水区,也是坝区、主要库区。十堰市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十堰市生态文明建设条例》《十堰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条例》等6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地方性法规,守好一库碧水。

“各省之间存在差异,需要建立协同立法工作机制,明晰协同立法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协同立法的形式,确定草案文本差异度、审议次数等。”十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永说。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