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十周年特别报道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12日
切实保护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

本报评论员

涵养一泓清水,惠及亿万群众;确保永续北上,彰显陕西担当。

南水北调工程是旨在破解我国水资源“北缺南丰”问题的超级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今年是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十周年。截至目前,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向北方调水765亿立方米,实施生态补水118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1.85亿人,为沿线40多座大中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水资源保障。

10年来,作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重要水源地的陕西,全省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坚决扛牢政治责任,始终站在全国一盘棋的高度,统筹抓好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推动水源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确保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

10年来,陕西对标更高标准、坚持更严要求、落实更实举措,颁布印发《陕西省汉江丹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方案,全面开展汉江、丹江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严格监测执法,加强水源安全风险防范,统筹“三水”治理,全面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汉江、丹江干流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及以上,流域内7个国控断面水质达到Ⅰ类。

10年来,陕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陕西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国家发展之基。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是党中央赋予陕西的政治责任与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5月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强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7月在汉中考察时强调,汉江及其支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汇集区和供给地,保护好这一区域的湿地资源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全省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陕南地区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不断增强全局观念、树牢大局意识,切实保护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

强化系统思维,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把水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正确处理发展和保护、利用和修复的关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持续增强发展潜力和后劲。

持续用力、协同发力、久久为功,持续加强水资源监管、强化水环境治理、推进水生态修复,完善生态保护常态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督察机制、服务机制和协同机制,充分发挥河湖长制效力,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

南水北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新时代新征程,我们一定要牢记“国之大者”,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使命感,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做好,永远保护好一泓清水,让南水北调工程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生态支撑!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