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11月27日,旬阳市蜀河镇中心学校学生在进行排球训练。 本报记者 董剑南摄
本报记者 董剑南 通讯员 邹一铭
组建仅2个多月的山区小学排球队,为何能夺得安康市青少年排球比赛丙组男子冠军和女子亚军?这里的孩子为什么这样热爱排球?11月27日,记者来到旬阳市蜀河镇中心学校寻找答案。
蜀河镇中心学校位于蜀河、汉江交汇之地,西望蜀河古镇,南临汉江。记者来到学校时,上午大课间的铃声刚刚响起。只见孩子们从教室里走出来,从网兜里拿出排球,一边垫球,一边向大操场走去。
大操场的一个角落,安了一张排球网,这是孩子们的排球场。他们人手一球,分成不同的队伍,熟练地垫球、抛球。两手相叠,轻轻一垫,轻盈的排球上下弹跳,数数的声音此起彼伏。
排球场一旁,还有一群孩子专注地对着墙壁练习垫球。排球从他们手中弹出,有力地击打在墙上,又反弹回他们手上。短短20分钟的大课间,孩子们在排球场上练习得酣畅淋漓。
这是蜀河镇中心学校排球少年的训练日常。在这些认真训练的身影中,就有不久前参加比赛捧回奖杯的孩子。
蜀河镇中心学校校长夏祥双告诉记者,此次获得好成绩的排球队于今年9月正式组建。成立之初,学校既没有专业的排球场,又没有专业的排球教练,选拔的队员也基本上没有任何排球基础,都是山村里土生土长的娃娃。
“当时学校的体育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在操场旁边,对着一面墙练习垫球。很多打法技巧,都是边看视频边学。”夏祥双说。
学校为何要组建排球队?在夏祥双看来,对于山区的孩子来说,体育运动既能让他们拥有强健的体魄、快乐的童年,又能让他们在一次次训练和比赛中收获直面挫折的勇气。
“学校历来重视体育运动,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平时除了开展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我们还组建了足球、田径等29个体育社团,学生全员参与,在体育锻炼中健康快乐成长。”夏祥双说,学校还请了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为学生进行指导和培训。通过系统选拔训练,学生的体育特长得到了充分发展,也培育了更多体育“好苗子”。
“中国女排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尤其值得孩子们学习。”夏祥双说,思来想去,学校最终组建排球队参加各种比赛。
今年6月,学校招聘了西安体育学院毕业的王能乐担任学校的体育老师,教孩子们打排球。尽管不是排球专业出身,但他教得格外用心。作为教练,平时除了指导,他更多的是鼓励,在讲解完基本规则和技术技巧后,让孩子们自己练习“球感”。
“排球队的孩子坚持每天练习3次,每次1个小时。”王能乐说,有几个女孩刚进队时力量较弱,发球不过网。但她们并没有放弃,坚持力量训练。
就这样,踩着晨曦、踏着余晖,孩子们日复一日地训练,再苦再累都咬牙坚持,朝着自己的梦想一路奔跑。
读六年级的蔚德林长得高高大大,抱着一个排球,笑容腼腆。尽管加入排球队只有2个月时间,但他一招一式有板有眼。“我从小就喜欢运动,跑得比别人快,跳得比别人高。接触排球后,特别喜爱这项运动。”蔚德林说,他平时白天在学校里练习,晚上回家了还会在家门口再练一会儿,球技提升很快。
同读六年级的排球“女将”周思玉,聊起排球滔滔不绝。她皮肤黝黑,手掌上已磨起一层茧子。“这些都是训练留下的,训练很辛苦,但也很开心,队友们平时还会相互鼓励。”周思玉说。
上个月,旬阳市举办第一届青少年排球比赛的消息传到了学校。“我们既兴奋又紧张,不知道兄弟学校的水平,也不知道我们跟其他队伍的差距。大家相互打气,继续加紧训练。”王能乐说。
11月16日,比赛如期进行,孩子们摩拳擦掌走向赛场。旬阳全市共有14支代表队参赛。
汗水没有白流,努力不会被辜负。为期3天的比赛中,孩子们在赛场上奋力拼搏,每一次扣杀、拦网都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经过多轮激烈比拼,蜀河镇中心学校的男子代表队获得丙组冠军,女子代表队获得丙组亚军。
“这样的成绩我很满意。但女孩子们得了亚军,遗憾地哭了,因为她们的目标是冠军。我赶紧鼓励、开导她们,分析失误原因,帮她们重振信心。”王能乐说,令他难忘的是,比赛过程中,队员周雨婷为了救回一个球摔倒在地,腿都擦伤了。“后来她告诉我,在赛场上就是要尽全力,每一个机会都不能放弃。这不就是体育精神的最好体现吗!”
比赛过后,孩子们又投入到紧张的学习和训练中,也有了更坚定的目标。“希望有一天,我们能站在更高的领奖台上!”周雨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