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陈希学
阅读作家杨德新的《近处是生活》一书,给我这个重乡情、重亲情又喜欢执笔记事的人,带来了感动以及心理满足和愉悦。
去年暑假,在这本书出版之前,我就帮忙整理过杨德新的手稿,自然就有了先睹为快之乐。当时,我深深感到书中文字的质朴、纯净、清新。这些文字如时光深处酿出的老酒,有着独特的醇香。
这是一本向平凡致敬的书。文以载道,观照世道人心。这体现出作家的责任和担当,以及对社会的细致观察。书中的人物多是杨德新的一些兄弟姐妹或同学同事,可以说,情是一根引线,牵出了作者心中的爱。特别是面对亲人的逝去,他写出了生命的庄严,写出了爱的崇高与伟大。
爱在作者心中始终占有着重要的位置。正如他在前言中写下:“我身边的我接触交往的也是芸芸众生,这些普通人的诚挚、勤恳、正直和善良呈现着人性本真的光辉。他们的劳动付出和人生追求也无不体现着对生活的热爱,对真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正是这些人的朴素、简单和本分让平凡的生活回味绵长。”是的,作者向平凡致敬,以善良的姿态体悟生活,丰盈着内心。
这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杨德新是一位作家、翻译家和出版家。他撰文译书,以编书为业、著书为乐,翻译出版过《亚非民间故事》《玉兰花》《俄语阅读文选》《滑稽大王》《神奇的小匣子》等10多部外国童话、小说、纪实文学及科幻作品。他热爱生活,不断地感受与体验生活。
在他的笔下,无论怎样的生活境遇都能成为温暖而湿润的记忆,在生命的某一个段落活色生香,共同守望青春梦想,展望未来的无限可能。正如他所说:“追寻失去的爱和远离的亲人、同学、同事、朋友,这才是人生暮年的财富与荣华,是自己专有的、独享的,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人间的烟火,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即使朴实无华,哪怕淹没于生活琐碎之中,都是值得歌颂与记忆的。
这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写作本身就是一种生活乐趣,是对生活的一种打磨。在日常里发掘诗意,留下经典文本是件很有价值的事情。书中更多的是展现作者对生活、社会现象、人际关系的深切关注和认真思考,生活的恬淡和温馨在他的笔下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细读该书后,读者可感知到作者真挚的感情。在这个数字浪潮奔涌、短视频霸屏的阅读环境中,手捧《近处是生活》,我更容易感受到内心的清明和平和,如在夜晚,或家人围坐,或亲友攀谈,灯火可亲,在热气氤氲中举杯畅饮,亲情弥漫,友情环绕,寻常生活竟也旖旎生动起来。
全书共收录散文、随笔71篇,约26万字。前半部分写在青少年时代,杨德新经历的幸福的事情。这些美好的回忆,永远滋润、支撑着他的人生之路。像《儿时的月亮》《报恩寺的老辈旧事》《母亲的针线笸箩》等文章,是杨德新对血脉亲情、乡土气息、市井情怀的深情表达。他那份对故乡与亲情的挚爱,如同穿越时空的纽带,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乃至未来。正如编辑李天增在该书序言中所说,每一次翻阅,无论是写故乡、写亲情、写市井,都能让人感受到那份纯粹与美好。
书的后半部分,主要写杨德新在出版社当编辑的生活,写出了同志情和出版社高歌猛进的新乐章。比如《我看见了老王的笑容》《〈思品〉花开别样红》《壮丽的颂诗,和谐的明珠——〈黄河〉丛书的编辑思考》等文章,充分展现了一位职业编辑的敬业精神和对工作的热爱。全书最终在亲情和友情洋溢的氛围下圆满落幕。
这本书是对人间真情的深情讴歌,对杨德新职业生涯的全景回顾。阅读这本书,既能增强对人生的归属感,又可以激发前行的动力。
合上书页,沉吟良久,温情余韵,依然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