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文化遗产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26日
李龙:
坚守,只为那口老味道

李龙正在煮馍。

本报记者   张琪悦文/图

李龙是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制作技艺传承人。他的双手粗壮有力,那是无数次打馍、煮肉、煮馍所收获的“勋章”。

看他掰馍,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他掰馍的动作不快不慢,沉稳而有节奏,每一下都倾注着对泡馍品质的执着。

他常说:“火候、调味合适才能煮出色香味俱全的泡馍。”

在制作泡馍的过程中,他对食材的挑选近乎苛刻。

每天清晨,他都会检查送来的肉,从纹理到色泽,从气味到肉质,一一甄别。肉在锅中炖煮,香料的味道与肉香交织在一起,弥漫了整个厨房。他站在锅边,眼睛紧盯着火,像一位守护宝藏的卫士。他熟知每一种香料的脾性,知道何时添加、何时捞出,才能让肉香达到最完美的状态。

传承这门手艺,对李龙而言,不仅是一份工作,还是一种使命。

学徒时,在师傅的严格要求下,他从最基础的活计做起,历经数年才掌握了其中的精髓。“光是煮肉这一道工序,我就学了4年。我每天都记笔记,反复钻研怎样才能煮出最完美的肉和汤。记录煮肉的笔记本我有十几本。”李龙说。

“泡馍店生意再好,人再多,也要一碗一碗煮。不要小看这碗泡馍,虽然每天反反复复地做,但是要做精还真不容易。”李龙说。

如今,他像当年的师傅一样,耐心地教导着年轻的学徒。他总是强调:“我们不能丢了老一辈留下来的手艺,这是咱的宝贝,要把泡馍当成生命一样对待。”

他坚守在小小的厨房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用自己的行动,守护并传承着这一独特的美食文化,让每一位品尝泡馍的人都能感受到那深深蕴含其中的匠心与传承。

在李龙身上,记者看到了手艺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匠心。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