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理论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21日
以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建设

吴舜舒 王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我国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数字时代成长的青少年学生是与互联网“共生”的一代,是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逐渐改变了青少年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思考方式、行为方式,他们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观念新颖、兴趣广泛,探索未知劲头足,接受新生事物快。新征程上,思政课要抓住数字化发展新机遇,以数字化技术构建多元互动的思政课堂、丰富思政课教学的数字资源,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构建多元互动的思政课堂。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因此,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做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在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思政课的教学形式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讲授与讨论。数字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教育中的时空限制、渠道限制和互动限制。借助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等先进技术,思政课能够打造出沉浸式的学习环境,让青少年学生在近乎真实的场景中体验历史事件、感受社会变迁、理解抽象理论。例如,通过VR技术重现革命历史场景,让青少年学生“亲历”红军长征的艰难险阻,从而深刻理解革命精神与民族情怀。利用AR技术展示科技创新成果,让青少年学生近距离观察前沿科技如何改变生活,激发他们对国家发展的自豪感和责任感。这种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不仅极大地增强了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还促进了青少年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的转变,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同。同时,数字技术为思政课堂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互动手段。在线问答、即时投票、小组讨论等功能,使得课堂上的交流不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每个青少年学生都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课堂讨论。这种多边互动的教学模式,不仅促进了青少年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与观点交流,还增强了教师的课堂掌控力和教学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实时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活动始终贴近青少年学生的实际需求,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丰富思政课教学的数字资源。数字技术的融入不仅为思政课的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与可能,还在深层次上推动了思政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使思政课成为连接青少年学生心灵、启迪智慧、激发斗志的重要平台。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可将当前社会热点问题融入思政教育,通过精心策划,选取那些与青少年学生生活紧密相关、深刻反映时代特征的话题,如科技创新中的伦理挑战、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数字经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等。这些话题不仅能极大地丰富思政课的内涵,还使其具有了强烈的现实观照性,让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直接感受到理论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此外,数字技术可以使思政课跨越物理空间的限制,邀请来自各行各业的大国工匠、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物等走进线上课堂,分享他们的亲身经历与专业见解。这些嘉宾的加入,不仅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案例与深度思考的机会,还促进了青少年学生对国家发展战略、社会进步趋势的深刻理解,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搭建线上社会实践平台,青少年学生可以参与远程支教、在线调研、虚拟志愿服务等活动,既解决了传统社会实践受地域、时间限制的难题,又让青少年学生在实践中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工具,青少年学生可以传播正能量内容,如分享红色故事、讲述家乡变化、探讨社会热点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青少年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让他们在创作与传播中实现了自我教育和价值引领。在这一过程中,青少年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知识信息,聆听到真实动人的故事,感受到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从而在理论认同与情感共鸣中实现思政课的深层教育目标。

提升育人的精度和效度。传统的思政课评价体系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对青少年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念、行为表现等多方面的考察。高质量的思政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深入青少年学生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为此,思政课教师要聚焦青少年学生的疑惑点、关注点、兴趣点,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与交流,列出详尽的“问题清单”,确保教学内容与方式能够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对青少年学生的尊重与理解,还是提升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深入分析青少年学生的学习数据,包括学习进度、兴趣偏好、遇到的困难等,从而针对每个青少年学生的独特情况,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建议与资源。这种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不仅能够有效激发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无形中营造出一种乐教善教的良好氛围,使师生双方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共同成长。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信息技术,思政课教师要为青少年学生的学习情况与需求进行精准“画像”。思政课教师要更加科学地制定分众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这种基于数据的精准教学策略,不仅能够显著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能极大地增强青少年学生在课堂上的获得感,使他们在参与和体验中深刻感受到思政课的魅力与价值,进而在心灵深处种下理想信念的种子,为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