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专刊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18日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聚焦脑病微创医学 打造精准医疗新高地
——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脑科病院蓄势赋能向高质量发展再攀峰

西安市航空医疗救护启动仪式在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举行。

2019年刘卫平在美国亚特兰大第九届世界神经内镜大会上发言。

脑科病院刘卫平团队为患者实施机器人辅助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手术。

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牵头成立西部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联盟。

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与商洛市中心医院签署西部神经内镜联盟和西部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联盟协议并授牌。

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与新疆和田新生医院签署西部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联盟协议并授牌。

精准医学,守护生命之光。在堪称生命禁区的“大脑”中,在细如发丝的神经和血管间,轻盈舞动手术刀,为患者寻找着每一线可能的生机,不断探索未知并突破生命禁区,不负患者性命相托的那份沉甸甸的信任。

电极植入精度0.5mm、0.4mm、0.3mm……这不断精准的位置,背后凝结的是一代代脑医学人的不懈努力。

建立脑卒中预警信息平台与立体化网络救治体系,实现“院前急救、院内救治、院后跟踪”全程无缝衔接。

整合神经外科、神经内科、血管介入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影像科等多个优势学科资源,构建脑血管疾病的多学科联合诊治模式,达到国际标准化救治水平。

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脑科病院成功开展陕西省首例机器人辅助全麻DBS治疗功能性疾病;完成西北地区首例、第二例淀粉样变周围神经病的诊治;接诊脊髓性肌萎缩症(SMA)12例,使西安市人民医院跨入陕西省首批治疗成人SMA医院队列;成功获批陕西省癫痫一级中心、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应用示范中心。

感恩于心、传承于行、精益求精。西安市人民医院脑科病院始终围绕“人民健康”这一核心,用行动和担当践行大医精诚情怀,用初心和使命坚守人体“生命根基”,聚焦“脑病微创”医学领域,朝着“精准医疗”目标奋勇前行,敢于创新,敢于求证,带领团队不断碰撞出“新点子”,攻坚克难,发展新技术。同时,紧跟同行先进步伐,稳步向学科高精尖领域全面迈进。

感恩传承   永不停歇的“追梦人”

追根、溯源、传承、突破。“外科技术、临床诊断水平、医德三者相结合,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脑科病院院长刘卫平将导师的话付诸医疗事业,并践行在对患者的医疗过程中。

心怀对医学事业的执着以及前辈的托举。从医37载的刘卫平坚守着他热爱的脑病医学领域。

新中国成立后,神经外科开始萌芽发展,王忠诚院士创立了神经外科,随后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神经外科研究机构。1956年,涂通今教授回国后在第四军医大学担任校长,组建了综合神经外科。

刘卫平的导师易声禹教授,在1952年参加了卫生部直接委办的,由赵以成教授组织的全国首个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班。彼时,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余名优秀青年医师,包括韩哲生、曹美鸿、薛庆澄、王忠诚、蒋先惠、李秉权、易声禹、孙文海、曾广义等,学到了首批从国外引进的最新神经外科知识,并应用到神经外科工作中。

师承于易声禹教授的刘卫平,从第四军医大学毕业后留校到第一附属医院工作,有幸接触并学习到老师传授的国内最早的神经外科知识理论,同时也传承了老师救死扶伤的优秀品格。易声禹教授时刻提醒他,从事神经外科这样高精尖的工作,理论联系实际、见多识广、融会贯通是提升自我最重要的方法,病房才是医生成长的主阵地。

三赴海外,满载而归。“安全手术”四个字,包含的内容千千万万。2000年,刘卫平前往日本国立香川医科大学留学,想从日本神经外科的诊疗理念及手术理念中汲取精华。在此期间,刘卫平对于“安全手术”有了更为深刻的领悟。

随着最先进的神经电生理、手术显微镜、脑血管造影等仪器设备引进国内,刘卫平开始向更高难度的颅底手术发起冲击。

为了获得和学习掌握更先进的技术,进而站在神经外科领域的最高峰,刘卫平先后前往美国UPMC(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学习内窥镜颅底外科手术技术,2013年在德国埃朗根大学垂体瘤中心进行交流学习,2014年赴德国图宾根大学学习脊柱内镜手术技术,2016年赴美国有“南方哈佛大学”之称的范德堡大学医院学习功能神经外科技术。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不断把新技术推广到国内的医院,特别是把新的技术和理念传播到新疆、西藏等边远地区也是刘卫平的心愿。

颅底肿瘤位置深,毗邻周围重要结构,这让颅底外科成为医学领域公认的高难度学科。其手术时间长、术野狭窄、神经血管密集,要在脑组织的“夹缝”中切除病变,难度极大,稍有不慎碰到血管或神经,都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颅底某些部位的肿瘤曾被视作“手术禁区”或“不治之症”,颅底手术堪称挑战性最大的手术。

在神经外科这样高风险、高精尖、高难度的“三高”领域,越往金字塔顶端,技艺超群的神外科医生越是凤毛麟角。基层医院鲜有条件可以设置神经外科这样的高门槛科室,即便有,很多高难度手术也无法开展,这使得大城市三甲医院神经外科成了脑部疑难病症患者的最后希望。

“我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这让我始终保持激情,摆脱惰性。总有新的知识要更新,总有新的技术要学习,总有新的难题要攻克。”2022年,58岁的刘卫平来到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开始着手建立脑科病院。在这里,他立志成为一颗希望的种子,孕育并孵化一支“神外正规军”,培养更多神经外科人才,将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脑科病院打造成为神经外科人才的输出摇篮,以此带动我国神经外科整体诊治水平的提高。

“破冰”先行   打造脑科强院核心竞争力

对标微创医学前沿,与国际技术接轨。脑科病院坚持“创新驱动、全面加强、高点定位、特色发展”理念,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壮大学科交叉优势,拓展延伸新内涵新要求,构建以新时代脑科病院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体系,推进“精准医疗”和“融合创新”协同发力。

“创新与突破是我们最大的法宝,融合模式是技术发展的必然,最终都要落实在解决临床复杂脑科疾病问题上。”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脑科病院院长刘卫平表示。

奔赴新程,担当为要。在学科带头人刘卫平的带领下,脑科病院积极推动交叉学科建设,经过近两年的磨合与探索,脑科病院已逐步探索出了以神经肿瘤、内镜微创颅底外科等为特色,各亚专业共同发展为优势,多位顶尖教授组成的多学科诊疗团队为保障,神经内科外科有机融合为模式的新发展道路。

2023年12月1日,西北首家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应用示范中心挂牌成立。医院邀请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陶英群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牛朝诗教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苏宁教授等国内神经外科专家以聚焦脑部微创为主题,汇聚发展优势,通过全面推广手术机器人在脑科疾病中的应用,为护航陕西省群众脑科疾病全周期治疗提供技术“新样本”。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西部首台ROSA One多功能手术机器人引进医院,以其切口小、创伤低、术后恢复快为特点,满足包括脑深部病变活检、DBS、SEEG、脑血肿穿刺引流等神经外科各类精准手术需求,同时缩短手术时间,为脑部微创治疗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此外,病院还配备全套日本进口视频脑电监测系统、微创一体化手术室、蔡司KINEVO900机器人手术显微系统、STORZ 4K及超高清神经内镜系统等,持续为脑病精准治疗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以帕金森和肌张力障碍为代表的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手术为例,精准定位是最大难题,电极植入的精准度越高其安全性与效果就越好。刘卫平团队完成的DBS手术平均误差仅有0.3mm,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截至目前,刘卫平团队通过不断提高靶点置入精准度,降低了手术风险、缩短了手术时间,开启了陕西省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精准治疗的新篇章。

围绕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不断攀登医疗技术高峰。“整整5年了,我从未像今天这样开心过。”李先生激动地说。李先生曾因双手活动不灵活、走路拖沓、四肢僵直等症状,辗转多地就医无果,每天需服多种药物才能维持生活自理。刘卫平团队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后,为李先生实施西北首例ROSA One机器人辅助下的新一代可感知3.0T磁共振兼容可充电脑起搏器植入,双侧电极植入误差约0.3mm,李先生的症状有了显著改善。

众多“首例”与“创新”的背后,是西安市人民医院脑科病院为人民健康需求苦练本领,钻研技术的体现,彰显出其引领高质量医学创新的信心和决心,更是医院医疗实力不断攀高的佐证。

再攀新高   引育并举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科技兴院是医院发展的关键支撑点,而人才培养更是医院发展的根本所在。

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脑科病院学科带头人刘卫平院长,积极发挥传帮带教作用、精心布局人才队伍,秉持唯才是举的理念,不断激发团队最大潜能,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发挥其最大作用。仅仅两年时间,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脑科病院已发展成为一支由百余名医护人员组成的“王牌团队”。

重点培养和引进一批有影响力、号召力的学科带头人和深受行业认可、群众信赖的知名专家,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引进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的专家,培养和引进西北大学等院校博士,实行博士后培养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基础研究临床转化机制,持续扩大博士后队伍规模,全力以赴为脑科发展提供高精尖的医疗人才。脑科病院现有医疗人员57人,护理人员31人,其中高级职称者20人,博士2人,硕士43人,30人具有省级及以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资格。

随着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脑科病院逐步构建起一支由院长领衔、特殊专家人才为“塔尖”、高级职称拔尖人才为骨干的医疗团队。高层次人才的不断增长,如新鲜血液般持续注入病院,让人才梯队更加充实。

脑科病院针对特色疾病诊疗过程中出现的新技术、新业务,积极培养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注重青年人才的培养,明确研究方向,全力塑造一支学术能力卓越,人员梯队合理,团结协作且勇于突破创新的脑科团队。

以教促学,激发医院人才高质量发展新活力。为培养医疗单位神经外科专业技术人才,着力缓解医疗卫生人才短缺问题,脑科病院积极承担西北大学、西安医学院、西安培华学院等多所医学院校的教学任务,配合全科住培医师、眼科住培医师的带教工作,通过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培训计划,为每位规培学员指定一名优秀的带教老师。近年来,累计带教本科生、研究生、住培生等近600人次。

一系列扎实措施落地生根,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如今,西安市人民医院脑科病院在人才建设、技术进步、科研创新等方面厚植新优势,构建新体系,凝聚新力量,正朝着构筑医学人才新高地全速前进,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融合创新   激活脑病科研工作新引擎

科研创新是发展的核心引擎,更是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

西安市人民医院脑科病院聚焦“科技强院”,持续加大科技投入、人才支撑和政策供给力度,在科研平台建设、国家科研项目立项、博士后培养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科研诚信建设等多个维度同时发力,在塑造地市级医院“脑部微创,精准医疗”样板之路上行稳致远。

近年来,病院持续强化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坚持临床、科研“两手抓”,科研工作结出累累硕果,为研究型医院转型和医院高质量发展凝聚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以脑科病院带头人刘卫平院长为例,他从事脑科临床工作37年,擅长颅底神经外科(神经内窥镜)、神经修复与再生、功能神经外科、干细胞移植、脑控技术研究等先进技术。发表文章120余篇,主译专著1部,参编书籍14本,实用新型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1项。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等课题2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西安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科技创新水平稳步提高,成果转化实现零的突破,近两年来,科研成果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医院科研管理办法的修订突出了高水平成果在科研管理中的优势地位。目前,病院发表SCI文章12篇,中文文章27篇,参与撰写中国专家共识1篇。

脑科病院践行医学使命,有力推动全省学科水平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造就了许多国、省、市内具有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专家,其中多人在各级学术团体任职,多人次受邀在省级以上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成果交流。

从省内到国际,脑科病院全力打造源头科研发展新支撑。聚焦脑科国际发展,主持省级、市级及院内课题8项,并与世界上多家著名医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与日本香川医科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德国萨尔大学、图宾根大学等开展学术交流,通过构建学术交流平台,长期培养中青年医师,不断提高我国神经内科、外科和陕西省神经外科在世界上的学术知名度及学术影响。

“只有不断掌握国内外最新科研技术,才能引领科室进步和发展,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刘卫平院长的这番话,正是脑科病院团队不断进取、追求卓越的生动写照。

脑科病院多次被评为医院先进科室,获得最美医师团队等荣誉,未来,脑科病院将继续推进脑科学领域的高水平研究,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产出一系列原始创新成果,实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等环节的有机衔接,快速提升科技影响力和竞争力,努力成为西部地区脑科学研究重要创新基地。

下一步,西安市人民医院脑科病院将一如既往地秉承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精诚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全力建成在国内具有较高影响力的脑科病院,积极推动医、教、研各项业务高水平发展,提高区域内人民健康水平,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脑科力量”。

服务民生   做好人民健康守护者

西安市人民医院脑科病院拥有15个亚专业中心,8个特色诊疗中心,机器人手术突破1000例,这里配备先进的现代化国际领先医疗设备,以内镜微创颅底外科、神经功能性疾病、脑血管疾病诊治为特色,神经内科外科深度融合、各亚专业协同发展为优势,治疗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

通常,患者往往需要辗转内科、外科、康复科等多个科室,这无疑加重了患者负担。然而在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那种以内科、外科划分科室的固有医疗模式已经被打破。通过脑科病院,建立以病种为单位的亚专业学组,实现了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的统一管理,医疗设备、医护人员等深度整合。

为方便患者,让患者明白挂号、精准就医,脑病科室不断创新服务模式,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在院内陆续开设了脑血管病、脑肿瘤、癫痫、脑外伤、帕金森病、垂体瘤、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多种疾病的专病门诊,并建立了脑血管病、脑肿瘤、癫痫、垂体瘤等疾病的多学科联合讨论制度,使患者就医体验更满意,诊疗更精准、疗效更显著。

如今,脑科病院年门诊量逾3万人次,年住院收容突破3000余人次,年手术量高达800余台次。已成功开展陕西省首例机器人辅助全麻DBS治疗功能性疾病、黄荧光引导下脑肿瘤切除术、神经内镜经鼻鞍区肿瘤切除术、神经内镜经鼻复杂视神经管减压术等高难度手术。

卒中救治就是与死神赛跑。卒中患者不仅人群基数大,还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特点,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为提升卒中、创伤等急危重症患者综合救治能力,在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院领导的支持和刘卫平院长的努力下,构建起空中立体化救治网络系统,搭建院前急救、院间转运、多学科协作诊疗的急救模式,提高了紧急救治的效率,极大地增强了西安市空中医疗救援力量。

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脑科病院与新疆喀什远东医院、和田新生医院开展签约授牌和医疗服务合作。借助信息化技术,开展远程诊断、教学、查房、会诊等医疗服务,让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惠及更多百姓,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融,搭建起民族团结的“连心桥”。

“患者和家属选择我们,这既是对我们的信任,也是我们的荣幸,我们要在手术中追求极致和完美,在护理中追求专业和周到,给患者带来最好的治疗,这也是我们不断努力的动力来源。”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脑科病院院长刘卫平常常这样叮嘱科室医护人员。

(辛田   兀瑞文/图)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