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社会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18日
渭南市消防救援支队强化专业训练——
锻造山岳救援“尖兵”

本报记者 仵永杰

穿上抢险救援服和全身式安全吊带,戴上安全头盔,配上止坠器、下降器和上升器之后,几名消防员陆续沿绳索向楼顶攀爬。楼高约20米,他们手脚并用,用时1分多钟就到了顶层。

11月11日,在渭南市消防救援支队朝阳大街特勤站,消防员正在进行绳索上升下降训练。绳索上升下降是基础训练科目,也是山岳、高空及井下等救援场景中的常用技能。

近年来,渭南市消防救援支队根据华山及少华山地理特点,依托朝阳大街特勤站及华阴市、华州区消防救援队成立山岳救援专业队,开展山岳、高空及山地搜救工作。

一次次实战,让山岳救援专业队队员愈战愈勇。

时间回到2022年2月7日。

当日傍晚,渭南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接到警情:一男子在华阴市秦岭山脉无人区坠崖后失联。面对紧急情况,山岳救援专业队迅速集结30名骨干力量进山。

冰雪封锁了大山,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2月8日清晨,山岳救援专业队队员张文杰和同事上山搜救,利用无人机发现了被困者。

“积雪和冰层很厚,山坡也非常陡峭,有的地方我们只能跪着向前挪动。每走一步,都要非常小心。因此,行进速度非常缓慢。”张文杰回忆。

山坡陡峭,随处可见垂直的崖壁。张文杰一行只能绕至山坡上方或者从侧面接近被困者。然而,由于路况越来越复杂,天色越来越暗,他们只能沿原路撤回。

2月9日凌晨,山岳救援专业队分队长付泽文与同事及民间救援队队员再次进山,于7时许到达被困者正下方山坡处。经过几个小时的艰难突破,救援人员接触到了被困者。

10时许,救援人员将被困者固定到担架上,沿斜坡将担架下放至山下。20时许,被困者被顺利转运出来,随后被送往医院检查救治。

“当地自然条件恶劣,队员在搜索和救援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加之地形复杂、冰雪封山,接触、转运被困者用了较长时间。”付泽文说。

高空、井下等场景的救援也是山岳救援专业队的工作。

2021年12月,在渭南市大荔县某村,一名女童不慎掉入枯井。山岳救援专业队与大荔县消防救援大队联合,综合运用绳索救援技术和地下有限空间救援技术,顺利将被困女童救出。

一次次成功救援的背后,是日积月累的学习和训练。

近年来,山岳救援专业队与陕西省登山协会联合举办穿越、露营和搜索等野外训练活动。通过多次演练,队员们掌握了识图定位、搜索追踪、野外救生等实用技术。

山岳救援专业队还与陕西省登山协会合作,积极开展山岳救援课题研究,编写了《山地搜索与救援行动指南》,制作了山地搜索与救援行动流程演示片,推动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

此外,山岳救援专业队邀请中国洞穴救援联盟专家开展山岳绳索救援技术培训,定期派队员赴外地学习经验和技能,参加山地救援技术交流活动。

“渭南市消防救援支队将持续开展绳索救援技术培训,充实队伍专业骨干力量,建立完善山岳救援安全标准,提升队伍‘能搜能救、能战能赛’综合能力,努力打造一支山岳救援‘尖兵’。”渭南市消防救援支队作战训练科科长张胜涛说。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