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陈宏江 通讯员 赵渊青 段小梅
“大家学习机械驾驶专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主要是和机械打交道,所以首先要了解叉车,熟记部件名称和性能……”11月4日,在位于渭南市临渭区的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技工学校实训场地,老师史一娃给学生讲解叉车学习要点。
在技工学校,随处可见拿着仪器进行实训操作的学生。学生学习的地方不局限于教室,操场、实训工厂、试验室、配电室、公路或桥墩旁等,随处都是“课堂”。
2008年,中铁二十局技工学校被批准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同年,该校开设了工程机械驾驶专业,至今已培养出超过1000名机械操作员。
16年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中铁二十局技工学校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着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建设了国家级实训基地,配备了叉车、起重机、平地机、泵车等各类实体机械实训设备。
“3年的学习实践,我们必须学会各类机械操作理论,熟练掌握驾驶技能。只有这样,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才能吃上‘技术饭’。”学生刘天宇说,“与课堂上的理论知识相比,实训教学更加直观,学习效率更高。”
史一娃心灵手巧,经过专业学习与自身摸索,已成为学校各类机械驾驶能手。他还是中国铁建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专业考评师。不管是平整路面、搬运物品、修剪树木,还是其他高处作业活动,凡是校园内有需要进行机械操作的活儿,都是史一娃进行“实战”的“课堂”。
“我们依托‘实战课堂’进行‘实战化’教学,并通过技能比武、工匠大讲堂、素质提升、教学创新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史一娃说。
中铁二十局技工学校依托企业平台优势,采取“订单式”培养和“多证书”加持的方式,与多家铁路和地方建筑企业、国有企业建立了人才供求关系,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就业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和更广阔的职业发展前景。
史宇航是该校2015级毕业生。毕业后,他通过校园招聘进入中铁十一局城轨公司。经过多个项目的历练,他凭借精湛的驾驶技能,已由一名挖掘机司机成长为一线机械管理人员。
“只要技术过硬,工作不愁找。”史宇航说。得益于学校的教学模式,大多数同学都实现了靠技能立业的愿望。
“我们将持续深化‘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做精职业教育、做优技能培训、做强专业服务,培养造就适应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产业技术工人和高技能人才。”中铁二十局技工学校校长杨鹏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