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读书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06日
互为表里,虚实相生
——读《食南之徒》有感

井玉梅

小说《食南之徒》中有美食、复仇、情义等错综复杂的因素,让人眼花缭乱,欲罢不能。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在小说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和突出。它们互为表里,相得益彰。

马伯庸很擅长以小见大,本着历史小说“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用一种真实存在的食材枸酱来设置悬念,把历史事实和虚构的情节完美融合。

马伯庸查阅了许多资料,因此小说中的西汉时期南越国的山川、地理、人情、风物、建筑等,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当时的面貌。作者在南越王博物院看到的两枚记载“壶枣一木”的竹简也被植入小说,成为小说中揭开赵佗之死真相的凭据。

小说中,汉朝的唐蒙、庄助、王恢、路博德,南越国的任嚣、吕嘉等都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唐蒙小时候被灭门的经历、甘蔗一家三口的悲惨遭遇、赵佗离奇之死以及涉及的相关人物被杀很明显就是作者的虚构了。由此可见,小说中的故事与真实的历史虚实相生,真假互补。如果全是真实的历史记载,那么小说就成了史料,没有了文学价值。能让读者铭记的,不仅仅是一些真实的史料,更多的还是作者艺术化加工后的故事。

小说主人公唐蒙本在人生的舒适区,对未来也没有什么期待和追求,虽然有绘制舆图的本领和一颗洞察事物的玲珑心,但他志不在此,只想做一个吃遍天下美食的小官,日子过得自由自在,人活得随意洒脱。小说一直营造唐蒙“虚”的人设,也许这是他的一个侧面,但一定不是完全真实的唐蒙。

小说的设定不允许唐蒙的日子一直这样平淡平坦,他被迫进入了人生的第二环境,因此他在常规环境中隐藏的真实性情,在这种打破了常规的突变中慢慢地显露出来,成了他潜在的心理状态。他不想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对庄助一开始为他绘制的宏伟蓝图没有兴趣,但他想要救助甘蔗——一个可怜的小酱仔,表面上是为了得到枸酱的来源,但实际上他的行为源于内心的“善”的驱动。因此,他遵从本心,去挽救这个孩子。为了洗清甘叶身上的冤屈,为了让甘蔗获得心灵上的安宁,为了能让甘蔗和自己的父亲团聚,唐蒙化身为那个抽丝剥茧的人。

书中,唐蒙从小官吏成长为历史的书写者。唐蒙由一开始的“虚”——做个老饕,过渡到了“实”——“西南丝绸之路”的开拓者。

本书结尾处,一场结局毫无悬念的战争即将拉开帷幕,作者没有写任何战场上的厮杀,而是聚焦采下栀子花放入珠江祭奠故人的场景。一处闲笔,胜却无数泼墨,虚处见实情,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