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10月23日,刘珍龙(右一)将手工棉鞋递到老人手中。 本报通讯员 屈光波摄
本报通讯员 张静 屈光波 肖绪沛
10月23日下午,镇坪县城关镇竹溪河社区廉租房走廊里,一场特别的棉鞋捐赠仪式温馨举行。“陕西好人”、66岁的刘珍龙将一双双手工棉鞋递到老人们手中。
“天气越来越凉了,社区里的孤寡老人需要我们去关心和爱护。这小小的棉鞋虽不算什么,但希望能给老人们带去实实在在的温暖。”刘珍龙说。前段时间,她利用照看外孙女的间隙,精心缝制了30余双棉鞋,只为在这个冬天为社区的孤寡老人送上一份温暖。
在竹溪河社区,刘珍龙有一个特别的昵称——“棉鞋奶奶”。她做棉鞋已经4年了,总共缝制了400余双棉鞋,全部无偿送给了社区的孤寡老人和敬老院的老人。
2021年,在社区春节送温暖活动中,社区里一位特困供养老人随口说了一句:“怎么买来的棉鞋穿着不暖和。”这句话触动了刘珍龙。之后,她开始亲手为老人们缝制棉鞋。
说干就干。一个月后,她就亲手缝制了10余双棉鞋,并交由社区支书捐赠给特困户。
厚实柔软的鞋底、细密结实的针脚、匀称流畅的走线……每一双棉鞋都是刘珍龙的用心之作。竹溪河社区支书熊炳芳对刘珍龙的善举感激不已:“我先替社区的老人谢谢您!您手太巧了,老人们穿上肯定特别暖和。”
从此以后,不善言辞的刘珍龙便把缝制棉鞋当成了自己生活的重要部分。
2021年9月19日,镇坪县城遭遇特大暴雨。远在汕头照看外孙女的刘珍龙无时无刻不牵挂着家乡的人。看到很多人都在献爱心,她也决定发挥自己的特长,为镇坪县4所区域敬老院的老人缝制棉鞋。
历时大半年,2022年7月,刘珍龙在家人的陪同下,专程从汕头将400余双手工制作的棉鞋送到镇坪县内的4所敬老院。这些棉鞋颜色各异,男女样式都有,受到了老人们的欢迎和称赞。
每当刘珍龙的女儿范传丽听到母亲问“这双棉鞋的针脚怎么样?样式好看吗?”,她就知道母亲又完成了一件“大作”。范传丽说,母亲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令她敬佩。因此,一家人都很支持母亲为敬老院的老人缝制棉鞋。
“她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多数时间都在做棉鞋。有时候我叫她,做棉鞋入了迷的母亲都‘充耳不闻’,我就开玩笑地说母亲做棉鞋做‘痴’啦!”范传丽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