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05日
铜川:民生“小确幸”,汇聚发展大能量

扫一扫看精彩内容

本报记者 李子言

铜川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红 封瑞杰

耀州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坤潮

铜川,一座因煤而兴的工业老城。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住房保障工作稳步推进、医疗事业蓬勃发展,群众的获得感日益增强,可感可及的民生“小确幸”汇聚成高质量发展的大能量,为打造充满活力的幸福铜川注入强大动能。

民生需求变为幸福实景

“社区免费配备的睡眠传感带能监测睡眠,还有专人定期上门量血压、做按摩、做艾灸。”

“孩子们打开手机就能看到我的健康状况,他们在外面工作也放心。”

10月30日,在铜川市新区咸丰路街道锦园社区,老人对社区智慧养老服务项目赞不绝口。

老人晚上几点休息?早上什么时候起床?血压、心率是否正常?社区工作人员只要动动鼠标、翻翻手机,便了如指掌。这得益于社区综合考虑老年人实际需求,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为老年人提供智慧健康养老服务。

“我们为老人佩戴智能腕表、配备睡眠传感带等设备,如有异常情况,家属和社区网格员的手机会第一时间收到报警信息。”锦园社区居委会主任王梦辰介绍。

锦园社区是铜川最大的保障性住房社区,区域面积1.8平方公里,居住着6804户1.59万人。如何服务好每一名群众?

“我们实行‘社区总网格+小区大网格+楼栋中网格+单元微网格’精细化管理,最大限度整合辖区资源,充分发挥社区工作者、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及社会慈善资源作用,做到大家的事情大家议、大家的事情大家干,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王梦辰说。

变化远不止于此。社区食堂开到家门口、15分钟便民服务圈加速形成、“网格+代办”让群众少跑腿、社区各项信息一键查……铜川正以建设和谐社区为目标,聚焦群众需求,稳扎稳打推进民生事业发展。

好生态带来好“钱”景

深秋的丹霞山峰五彩斑斓,秀房河碧水流动,朱鹮蹁跹,宛若一幅美丽的油画。

很难想象,十几年前,这里机器轰鸣,污水横流,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秀房河临近煤矿,过去煤炭资源的开采造成了对薛家寨段河水的污染。”铜川照金公司工程部负责人郭楠说,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后,水变绿了,鱼儿游来了,朱鹮、黑鹳也经常来“做客”。

据了解,秀房河(薛家寨段)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对河谷滩的地形进行了塑造,使山、林、水、草成为一个有机的生物群落;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就地取材,用河床的鹅卵石对裂隙进行填补,抬升水面;在植被种植方面,选取当地树种、草籽,既保证了存活率,又大大降低了修复成本……经过系统治理,这里仿佛重现了北宋画家范宽笔下的《溪山行旅图》。

好生态带来好“钱”景。如今,秀房河湿地公园成了网红打卡地,带火了周边的农家乐,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了生态旅游饭,走上了致富路。“我在秀房河周边开了两家农家乐,旅游旺季每月收入5万余元。”金峪农家乐主人爱军利告诉记者。

铜川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过去饱受污染之痛,被称为“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如今,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铜川走上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森林覆盖率48.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居关中五市前列,水环境质量改善率在全国339个地市中排名第一,用绿色铺就了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

药王故里亦是“养生福地”

“妙灸神针医百病,德艺双馨传四方”“妙手仁心,悬壶济世”……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甲状腺病院,可以看到不少患者及家属送来的锦旗,其中就有患者李玉琴送来的。

“去年2月,我查出有甲状腺结节。医生建议我做手术,但我不想做手术,所以一直在寻求其他的解决办法,没想到真的找到了。”李玉琴告诉记者,她辗转多家医院后来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甲状腺病院,医生根据她的病情采用中药汤剂及颈部贴敷治疗相结合的中医疗法,用了7个多月,甲状腺结节的体积缩小了一大半。

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的中医特色疗法引得患者慕名而来,医生精湛的诊疗技术和耐心细致的服务更让医院赢得了好口碑。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定要发掘好、传承好、保护好、发展好。”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党委书记刘正军说,“我们不断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中医药人才多元引育机制,引进名中医17名;建立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12个,培养传承人28名。同时,我们收集中医技术,编辑《千金方适宜技术手册》,让传统的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疗法更好服务群众。”

为了让群众好就医、就好医,铜川市着力构建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471个医保服务站,其中镇(街道)医保服务站41家,村(社区)医保服务室430家,配备专兼职医保经办人员667名,实现医保公共服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