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生态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29日
“毛细血管”健康的守护者
——记安康市绿色秦巴环保公益服务中心

10月28日,安康市绿色秦巴环保公益服务中心项目工作人员在恒口镇元河村一组调研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维护情况。

本报通讯员 周亭松文/图

月河流域,一条小河自北山而来,穿过安康市恒口镇元河村,缓缓流向远方。

10月22日一大早,67岁的王道长手持竹竿,站在河沟边的水塘旁打捞水草。塘中的植物有半人来高,疏密有致、郁郁葱葱。“我每天都会来清理水草,维护水塘。”王道长自豪地说。

半年前,安康市绿色秦巴环保公益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绿色秦巴”)的一群年轻人来村里调研,准备在这里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镇村干部在详细了解情况后欣然同意,并积极协调,将石桥旁的适量荒坡用于项目建设。

说干就干,绿色秦巴的工作人员很快就建成了12个顺流排列的水塘,并在每个水塘里种上了茭白。他们还在村里发展起志愿服务队,负责日常种植和维护管理。王道长就是其中一员。

“茭白有强大的根系,能吸收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净化水质。”绿色秦巴项目负责人刘龙介绍,“这是我们在安康市实施的第三个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该项目总面积1.73平方公里,涵盖了恒口镇元河村、庙垭村等地。”

因一次志愿服务行动,90后青年李鹏博对守护南水北调水源地、保护一江清水有了强烈的使命感,在2014年发起成立了绿色秦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10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已成为安康人的共同追求。

在水源地保护方面,李鹏博和同事也不断探索最佳发力点。2019年,绿色秦巴在汉滨区关庙镇文化村探索实施了“涓流不息——乡村河流保护”活动暨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倡导村民实施垃圾分类、厨余垃圾堆肥;建设氧化塘、人工湿地等消减氨氮;实施前端减源、中端消减、末端治理,为改善乡村小流域污染问题找到新路径。

“如果说汉江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大动脉’,那么小流域就是‘毛细血管’。”刘龙说,“汉江保护是一个宏大的主题,虽然我们能做的只是很小一部分,但也希望做出成绩来。”

目前,绿色秦巴已经在安康市完成了关庙镇石岭沟小流域保护项目、恒口镇红星水库乡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项目、陈家院子乡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项目3处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累计建设人工湿地、植草沟、氧化塘8412平方米,日处理水量40吨。如今,3处小流域的水质稳步提升至二类标准。

“我们共组建了15支乡村水源地环保志愿服务队,发展志愿者195人,截至目前累计参与日常巡河1.02万人次。”绿色秦巴负责人李鹏博说,“下一步,团队将持续提升环保项目的可持续性和村民参与度,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河流保护经验。”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