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10月5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黑鹳等鸟类在延川县永坪镇寒砂石水库湿地上空盘旋。
本报讯 (通讯员 王德荣文/图)10月12日,延安市摄影爱好者白胜荣向笔者展示其国庆假期拍摄的鸟类照片,脸上满是喜悦。10月1日至10日,在延安市,他相继拍到了花脸鸭、赤麻鸭、草鹭、白尾鹞等20余种鸟类。尤其是10月1日、5日,在延川县永坪镇寒砂石水库湿地,他分别拍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花脸鸭。这两种鸟类都是首次在延安现身。
延安市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退耕还林25年来,全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引来众多鸟类繁衍生息。据统计,延安现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64种,其中鸟类172种、兽类72种、两栖类爬行类动物20种。
近些年,延安市许多摄影爱好者观察到,绿头鸭、斑嘴鸭等鸟类在延安已成留鸟,种群数量持续增加。延安市也发现了大鸨、黑鹳、鸳鸯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其中,大鸨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世界范围内的种群数量处于下降趋势。
白胜荣告诉笔者,今年6月,他同两位摄影爱好者在吴起县周湾水库拍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棉凫。今年夏季,在延长县张家滩镇谭家河村附近的一处石崖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一次性成功孵育5只雏鸟且全部成活。这在国内很少见。
延安市林业局副局长刘延民说:“随着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截至目前,延安的森林覆盖率由退耕还林前的33.5%提升到48.07%,植被覆盖度升至81.3%,实现了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由于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逐年增加,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未来,延安市将持续推进生态保护工作,吸引更多珍稀鸟类安家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