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17日
从“盐池洼”到“聚宝盆”
——陕西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观察之三

本报记者 刘印

10月12日,在渭南市合阳县渔业养殖基地,35岁的张箔穿着连体胶皮裤在自家的虾塘里忙活。他用力从池底拉起地笼,把一只只红螯螯虾“请”进准备好的水产箱。

红螯螯虾俗称澳洲淡水龙虾。“你看,肚皮白白嫩嫩的,说明这虾品质绝对没问题!”张箔说。

合阳县渔业养殖基地位于黄河西岸。当地以沙质地为主,其中30%属于中度偏碱性,70%属于重度偏碱性,水体pH值常年在8.0到9.0之间。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片典型的盐碱地上,当地群众摸索出“以水压碱、以鱼降盐”的综合利用方法,在黄河滩地上搞起了水产养殖。

精心呵护

澳洲龙虾“落户”黄河滩

在养澳洲淡水龙虾前,张箔已经在黄河滩地上养了10多年鱼。

作为全省主要的渔业产区,合阳县渔业养殖基地地处渭北奥灰质溶岩水排泄区,有7眼天然瀵泉和34眼自流热水井源,地热水资源丰富。长期以来,黄河滩上的群众养殖鲤鱼、草鱼、鲢鱼等常见的淡水鱼,一亩池塘的利润在1000元左右。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箔了解到,原产澳大利亚北部热带地区的澳洲淡水龙虾,不仅肉质细嫩、经济价值高,而且喜碱性水、适应性好,在16摄氏度到32摄氏度之间就能存活,已经在全国多地推广养殖。

“我们这边就有碱性水,水温常年稳定在30摄氏度左右。一旦成功了,每亩池塘的利润就能翻倍!”张箔心里盘算着。

张箔请来专家对池塘水质和环境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水pH值在8.5左右,溶解氧每升8毫克以上,符合养殖澳洲淡水龙虾的环境需求:水pH值9.0左右、溶解氧每升3毫克以上。

说干就干!2020年3月,首批虾苗投放到了张箔的池塘里。

早晚测水质,定时投虾粮,张箔和团队精心呵护这些远道而来的“宝贝”。

为了还原生长环境,他们在池塘里种了水生植物,方便龙虾栖身,还把玉米秆、麦秆和废弃瓦片放进池塘,模拟天然洞穴;为了保证澳洲淡水龙虾有充足营养,往池塘里投放黄豆、花生、小杂鱼、贝类……不仅如此,他们还在池塘里搭建日光温室,让龙虾到了冬天也能安居无虞。

一筐筐虾苗投进去,一只只大虾“长”出来。

在张箔和团队的呵护下,澳洲淡水龙虾顺利在黄河滩上“落户”,单体重量达到80克至150克。今年,养殖面积扩大到了300亩,龙虾不仅供应西安市场,还远销甘肃、内蒙古、山西等地,年产值超过180万元。

以菌“养”水

“调”出丰产“千金方”

黄河滩区的养殖户都明白一个道理——要想在盐碱地上“扎下根”,不仅要选好鱼,更要养好水。

10月13日,距离张箔渔场南边5公里,43岁的陕西鑫黄河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肖建新将一桶褐色的液体倒入鱼塘。

这是肖建新为1800亩渔场特制的“秘密武器”——乳酸菌液。

“大多数鱼类生存水质pH值范围在6.5到8.5之间,这里的水碱性太大,一般鱼活不了。”肖建新说。

合阳县渔业养殖基地地势南低北高。陕西鑫黄河生态养殖有限公司渔场硝化物、硫化氢等物质含量更高,水pH值也更高。但肖建新有自己的办法。

首先是选好鱼。

利用合阳县渔业养殖基地有温泉水的优势,2018年,肖建新从广东引进了30万尾热带广盐广碱性鱼类罗非鱼。“我们利用温泉水越冬养殖,刚好解决了冬天热带鱼市场供不应求的问题,产品根本不愁销路。”现在,肖建新不仅掌握了温棚培养越冬罗非鱼苗的技术,还选择适合盐碱环境的鱼类进行多元化养殖,增加综合效益。

其次是“养”好水。

2016年开始,针对水质碱性大的问题,肖建新先后买回来6套自动化恒温发酵设备,自制乳酸菌发酵液。“我们每亩投放10公斤乳酸菌发酵液,中和水质,降低pH值,改善水体环境,从而提高鱼的产量和品质。”肖建新说,在高峰期,6吨乳酸菌发酵液3天就用完了。

在长期探索中,肖建新为盐碱地渔业丰产寻得了“千金方”。如今,他的渔场年产200万公斤鱼,年产值约2500万元。

淡化养殖

南美白对虾变“河鲜”

随着鱼、虾、蟹相继“安家落户”,“不长庄稼苗”的盐碱滩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聚宝盆”。

10月13日下午,陕西新民家鱼原种场场长王鹏和同事正在清理南美白对虾种苗标粗车间的鱼池。

“今年,我们向全省提供了近3000万尾各级淡化苗种,推广近1000亩养殖面积。”王鹏说。

新民家鱼原种场隶属于陕西省水产研究与技术推广总站,是农业农村部批准挂牌的国家级家鱼原种场,也是西北五省区首个国家级家鱼原种场。

2020年以来,新民家鱼原种场根据合阳县渔业养殖基地盐碱滩涂地地理、水文条件,总结出一整套养殖技术规范,能用15天左右的时间,逐步实现原生于海水环境的南美白对虾的淡化养殖。

“虾的生长周期较短,从虾苗到上市只需3个多月,要经历淡化、标粗、养成3个阶段。池塘中的温度、溶解氧、氨氮等指标必须达到要求,才能保证虾苗的成活率。”王鹏告诉记者,在淡化、标粗阶段,通过每天按比例排放池水、注入淡水的方式,逐步淡化水体,让虾苗逐步适应淡水环境,最终在室外塘中育成上市。

15天从海鲜变“河鲜”,南美白对虾成为市场新宠。

“今年,南美白对虾市场价格一斤40元左右,按亩产1000斤计算,收入非常可观。”王鹏给记者算起了经济账。作为合阳县南美白对虾种苗供应基地,新民家鱼原种场不仅为周边的养殖户提供安全可靠的种苗,还免费培训养殖技术,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不断增加。

截至目前,合阳县盐碱地水产养殖面积达4.5万亩,年产水产品4.8万吨,年繁育鱼苗5亿尾,占全省水产品总产量的五分之一,渔业综合产值达6.5亿元。

2022年,陕西6项盐碱地水产养殖经验被农业农村部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

不只是合阳,近年来,陕西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原则,不断拓展养殖空间,有效利用盐碱地开展水产养殖面积达23.16万亩,其中渭南市17.46万亩、榆林市5.7万亩。陕西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的探索,正在三秦大地酝酿新的蝶变。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