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15日
激发国际传媒合作新动能
——丝路媒体交流合作对话会现场见闻

本报记者 侯燕妮

围绕“弘扬丝路精神,发挥媒体责任,讲好民心相通的丝路故事”议题,寻找如何用媒体力量,让丝路精神焕发新的光彩之策;

围绕“如何深化媒体合作,推动丝路媒体交流互鉴”议题,探讨如何利用新技术新思路,增强跨国媒体合作,推动更紧密的文化交流之方;

……

10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论坛暨第二届丝绸之路(西安)国际传播大会的平行论坛二——丝路媒体交流合作对话会在热烈的发言中渐入佳境。

11年来,各国媒体以“一带一路”倡议为纽带,生动诠释丝绸之路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广博包容的文化理念,再一次展示了这段跨越千年的文明交流史诗。

长安复携手,再顾重千金。

“新时期的合作交流中,东西方文明跨越时空界限,深度交流互鉴,极大地丰富了全球文化的多样性。更为重要的是,这一进程立足当代文化传播与交融,探索出既符合时代趋势又充满活力的新路径,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力量与智慧。”新华社陕西分社副社长陈钢说。

媒体是民心相通的传播者、人文交流的促进者。

“我们要想创新沟通方式,要想弥合我们之间关于理解、认识方面的鸿沟,必须讲好‘一带一路’故事。这不仅是经济走廊的故事,也是我们共同的愿景和共同的未来的故事。”哈萨克斯坦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古丽娜尔·沙伊梅尔格诺娃说。

乌兹别克斯坦每日新闻网总编辑安瓦尔·乌马罗夫认为,要加强信息的可靠性,促进民心相通增进互信;要加强文化交流,各媒体机构要能够通过丝绸之路相互联系,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要加强对话,增进对共同价值观的了解和认可,保证合作项目的实现。

媒体、高校、智库是信息传播、知识创新与政策研究的重要力量。对此,西安外国语大学校长吴耀武建议,各方应该结合各自优势和需求,推动一批具有示范性和影响力的项目落地实施,如进行文化交流项目、加强人才培养等;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尤其在共享信息、人才、技术等资源方面,提高合作效率和质量;建立合作机制,探索新的传播方式、教育模式和政策建议,明确合作目标、任务和分工,确保合作顺利进行。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引发席卷全球的人工智能热潮,新闻媒体再一次迎来变革发展的机遇。

新华社研究院传播战略研究室副主任陈怡分享了人工智能时代新闻媒体的责任与使命智库报告。面对人工智能给媒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她呼吁各国媒体加强对话合作、完善全球治理,全球的新闻媒体应该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共同思考人工智能时代的新角色、新使命、新责任,在技术研发、内容生产、规则制定、人才培养等领域分享经验、共享资源,更好地捍卫全人类共同价值。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此刻,丝绸之路(西安)国际传播大会再次召集全球媒体朋友会聚丝路新起点,恰是激发国际传媒合作新动能、助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出征新号角。”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单舒平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对话会,汇聚更多媒体力量,立足互利共赢,讲好深化区域合作、完善全球治理的故事,讲好促进文明互鉴、民心相通的故事。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