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讯 (记者 刘印)10月9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方干旱半干旱耕地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举办的国家农业重大科技项目现场会在陕西卤泊滩盐碱地治理区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院士、专家、学者就卤泊滩盐碱地综合治理利用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讨退化耕地监测和治理相关技术的前景及应用。
现场,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研究团队在卤泊滩上展示了北方盐渍化农田监测和治理相关技术及设备。卤泊滩是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典型原生盐碱区。1999年以来,陕西地建集团对卤泊滩盐碱地进行了大规模治理,以“改排为蓄、水地共处、和谐生态”综合治理新模式,让“只长盐蓬草,不长棉和粮”的卤泊滩盐碱地实现了麦吐穗、棉开花的蝶变。与会院士、专家、学者对该治理模式表示肯定。据现场科研人员介绍,通过工程治理,卤泊滩部分区域盐碱情况已得到有效改善,但未治理区域内耕地利用方式多样、盐碱程度不同,盐渍化问题依然严重。选取卤泊滩作为项目典型示范区,为项目盐渍化监测关键技术及设备应用提供了天然的试验场。目前,国家农业重大科技项目组在退化耕地监测和治理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北方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
“未来,我们将依托全国退化耕地监测网络体系,结合退化耕地监测和治理关键技术,实现动态预警、定量评估和精准施策,为加强耕地盐碱化防治、分区分类开展盐碱耕地治理改良提供智慧方案。”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华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