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理论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11日
推进西部地区农业高水平对外开放

王建康 智敏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提高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开放也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业国际合作作为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良好基础和广泛前景。

深化农业国际合作是培育西部地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有效途径。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技术的交流与共享。推动西部地区农业高水平开放,能够促进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互惠共享。要依托西部地区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平台,聚焦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农业科学领域和全球共性挑战,加强联合攻关,推动优势科技资源双向流动,以开放合作推动科技自主创新,为培育西部地区农业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

陕西农业资源富集、品类多样,是多种农产品的优势产区。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陕西开展农业国际合作的区位优势明显。要把提高国际竞争力作为西部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推动西部地区农业“引进来”和“走出去”,鼓励涉农企业积极高效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激发西部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产业链延长和价值链提升。要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西部地区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推动农业价值链深层次延伸与多元化拓展。同时,以对外开放倒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有助于推进西部地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提质增效。

持续提升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引领带动力,深化农业技术交流。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立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5周年。5年来,陕西把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高水平推进基地在杨凌示范区落地建成,基地建设实现了从“中国倡议”到“重大共享平台”、从“愿景规划”到“现实成果”的突破性进展,正成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策源地,展现了“立足中国、辐射上合、联动周边、面向全球”的农业国际务实合作新图景。要依托杨凌上合组织农业基地这一高水平共享平台,紧扣“交流、培训、示范”核心功能定位,做好横向统筹和纵向衔接,推动要素资源向基地汇聚,深化农业技术交流示范。一是聚焦农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开展双边、多边合作交流,密切优秀农业科研人员互访交流,推动实现农业科技与合作成果共享。充分发挥“陕西自贸试验区杨凌片区+杨凌综合保税区”双区叠加优势,提高跨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便利化程度,加速畅通农业科技成果和技术境外转移转化渠道。二是聚焦我国农业科技“走出去”和粮食安全需求,加强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农业领域官员、大中型涉农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科研院所农业专家和留学生等群体的互访交流培训。三是依托秦创原农业板块、产业创新中心和现代农业国际联合实验室等平台,围绕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开展协同攻关与联合研究,不断产出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适用性强的农业科技成果,强化示范引领效果。

加快培育本土“链主”企业,深度参与国际产业链分工协作。要推动有条件的涉农企业加快海外产业布局,打造集品种培育、农业种植、精深加工、物流配送、粮油储备、国际贸易以及品牌营销于一体的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带动国内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一是依托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组织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合作联盟,用好原产地累积规则和负面清单推进投资自由化,进行技术、人力和资金等资源的交换和共享,促进全产业链纵向和横向融合发展,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服务链,形成由陕西“链主”企业主导的网状农业产业集群,助推陕西农业迅速集聚嵌入全球价值链。二是依托农业国际合作公司等主体,探索农业跨境订单和境外农业园区建设相结合的国际农业产业合作模式,构建“科技引领、企业主体、多方协同、市场导向”的海外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格局,开展产业化推广,带动产能合作。三是积极培育农业生产全程解决方案出口示范企业,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根据自身专业方向、研究特色,将资金、技术、市场、企业、人才和经验等,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土地资源、人口红利、市场潜力紧密结合起来,提供农业全产业链孵化和发展方案。

积极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为我省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新业态、新模式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近年来外贸发展的新生力量。要以保税加工业务、农业服务贸易和跨境电商为重点,培育农业国际合作新动能,不断拓展外贸发展空间。一是大力发展农产品保税加工产业。利用杨凌综合保税区不受农产品配额限制的相关政策优势,精准对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促进“口岸+落地加工”政策落地。以打造农产品进口加工全产业链体系为目标,把对接引进国内粮油龙头企业与培育扶持陕西传统粮油企业相结合,着力打造农产品保税仓储和保税加工等业态。二是加快培育农业服务贸易。以“需求导向、积极寻找、项目推动”为原则,依托陕西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等,从单纯的农产品或投入品生产向综合性全链条农业服务体系发展,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覆盖产业、技术、设备、组织等全链条配套方案。三是全力扶持农产品跨境电商。充分利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自贸协定优惠措施,根据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探索跨境电商与海外仓、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协同发展。要加强中欧班列班次与港口航线网络的对接,强化跨境运输衔接,提高跨境电商的物流效率和便利化水平。

做实做强开放大平台,打造便捷高效开放大通道。要充分发挥陕西区位优势,推动杨凌农高会、陕西自贸试验区杨凌片区、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中欧班列等各类开放平台协同发力,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实现更高水平开放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一是搭建国际农业合作信息高地。进一步扩大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欧亚经济论坛、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全球秦商大会等品牌会议会展活动影响力,围绕深化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合作主题主线,加强跨境农业展会交流合作,打造技术、商贸、政策、人文等多层次交流平台体系,积极促成投资合作与产销对接,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二是推动农产品贸易便利化。依托中欧班列(西安),建设农业基地农产品贸易综合货运枢纽、农产品展示交易平台,加快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重要对外开放通道。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互联互通,实现边境口岸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全覆盖。三是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高标准国际规则,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探索开展农业标准化交流合作,稳步扩大农业领域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逐步实现农业标准互认。

作者单位: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