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刘印
“我们不仅要收集数据,还要做好分析,针对问题提出建议,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9月29日早上一上班,安康市汉滨区统计局局长吴波对经济普查相关工作作出进一步安排。
经济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对国民经济的“全面体检”和“集中盘点”,与人口普查、农业普查组成三大周期性全国普查项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于2023年启动,2024年1月1日登记工作正式启动。
为确保顺利完成普查工作,汉滨区抽调988名精干力量组成“两员”(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队伍,并且进行了专业技术培训。
“要对387个普查区、420个普查小区、14925栋建筑物逐一进行走访,详细了解情况并进行登记。”汉滨区统计局普查中心主任张武波说,汉滨区投入产出调查单位38个、抽样个体户1505个,普查单位占安康市单位总量的30%左右。
时间紧、任务重。
“喂,您好!我是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普查员,请问您是企业负责人吗?想和您约一下入户普查登记时间。”
“您好!我是长岭诚信路社区的经济普查员。现在在进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需要您配合一下……”
“入企难、入楼难、入户难”是普查工作面临的棘手问题。
汉滨区群策群力及时总结经验,聚焦重点区域、对象、行业和指标分类施策,根据附近居民、快递“小哥”、小区保安、环卫工人等群体对当地情况熟悉的特点,邀请他们给普查员当“向导”。
“阿姨,您最近在这儿跳舞,有没有注意到对面这家店铺是否营业?营业时间大概是什么时候?”普查员刘曦根据问到的线索,调整入户调查时间,少跑了不少冤枉路。
“小区物业工作人员热心给普查员带路,帮助找企业负责人,可帮了不少忙!”张武波说。
为了确保数据质量,汉滨区对27个镇(街道),实行片区包干和“红黄蓝”三色清单管理机制。对上级反馈的紧急性问题、强制性错误,建立“红色清单”,对查出的突出性问题、核实性错误建立“黄色清单”,对通过系统平台自查的属性指标错误、系统提示性错误建立“蓝色清单”。
截至目前,汉滨区累计下发“红色清单”20次,做到立行立改;累计下发“黄色清单”62次,做到常改常新;累计下发“蓝色清单”125次,实现动态清零。
自普查工作启动以来,汉滨区统计、编办、民政、税务等24个相关行业部门、27个镇(街道),分工协作、一体推进,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经济普查为客观准确反映汉滨区经济社会发展积累了第一手资料。”吴波说,下一步,汉滨区将继续做好经济普查的后半篇文章,加强对普查数据的综合分析,撰写分析报告,推进经济普查成果转化运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