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王秀兰
秋高气爽,此时捧读一本好书,书香伴秋滋味长。
秋日读书,读的是闲适惬意。宋代翁森《四时读书乐》有云:“昨夜庭前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床前赖有短檠在,及此读书功更倍。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翁森是南宋诗人,曾担任过几任小吏。南宋覆灭后,他便退隐山林,过着清贫生活。只要可以闭门读书,即便粗食布衣、宿居陋舍,他内心仍倍感充实。他在庭院栽种梧桐,夜里也能听到梧叶秋声。院前篱笆旁,夜深人静时,能听到窗外蟋蟀的浅唱低吟。在如此诗意的环境,他心满意足地在床边安放一盏明灯,精神旺盛时伏案而读,倘若倦了,就在床上小憩一会儿,既能放松身体,又可凝神静思,亦可起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他沐浴书香,身心愉悦,精神陶醉,有感而发:“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趁着月色皎洁、秋光正好,我们可以读书赏月,不负大好时光。
秋日读书,读的是闲愁相思意。秋夜独居,捧读诗书,亦能读出一腔思情愁意。“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这首《秋风词》把“风清月明相思浓”的意境写得婉转多情,含蓄隽永。“千古才女”李清照的秋思妙俏玲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秋天容易催生悲愁,一阵秋风、一枕秋雨,都会让人伤怀。“梧桐更兼细雨”的绵柔多情让孤寂寡欢之人思念萦怀。此时倘若沏一杯热茶,捧诗听雨,却是韵味无穷。袅袅茶香里,空气中氤氲着书香气息,心中愁思顿消,浮上心头的是一种莫名的欢愉。
秋日读书,读的是人生意蕴丰。“年纪蹉跎四十强,自怜头白始为郎。雨滋苔藓侵阶绿,秋飒梧桐覆井黄。惊蝉也解求高树,旅雁还应厌后行。览卷试穿邻舍壁,明灯何惜借馀光。”这首诗出自唐代边塞诗人岑参之手。此诗写他在秋夕读书时的所感所思,诗中通过“苔藓侵阶绿”“梧桐覆井黄”等自然景象,感叹年华似水,光阴易逝。他自喻“惊蝉”“旅雁”,借用“凿壁偷光”典故,表达了自己不甘人后、力争上游的决心和毅力,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和抱负。情感丰满,意蕴隽永,是一首难得的励志诗。
秋风起处书香浓,落叶聚还散,读书心自静,心静岁月馨。秋天是一个适合读书的季节。在袅袅秋风中,在月明如镜里,在岁月静好中,让我们捧读一本赏心悦目的书,静享秋之美好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