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29日
用心“护心”疏通生命通道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发展纪实

交大一附院心血管内科手术团队。

交大一附院心血管内科医生为患者做手术。

在西北率先开展ECMO、Impella、IABP支持下复杂危重(CHIP)冠脉介入治疗、不开胸微创介入置换心脏瓣膜、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RDN)治疗难治型高血压;先后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心血管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单位……在我省,有这样一支医疗团队,在心血管领域,处于西北地区乃至国内领先水平,成功救治了一大批心脏病患者的生命,他们就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

科室自创建以来不断寻求突破,创新发展,锻造了一支本领过硬、敢拼敢赢的“护心”队伍,始终致力于急、危、重、难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救治,以真心、爱心、专心、仁心守护着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

加强人才队伍培养

助力学科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心血管内科通过引进高水平人才、加强内部培养等方式,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技术精湛、素质优良的诊疗团队。团队成员不仅在临床诊疗方面表现出色,还在科研教学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现已形成以国家“杰青”“领军人才”为领衔、老中青相结合、留学回国人员和博士为骨干的高素质临床和科研技术梯队,为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作为科室主任和学科带头人,袁祖贻教授在临床和科研上齐头并进,他认为,一个好的学科一定要有装备精良的人才队伍,这样才能打“胜仗”。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科室开展多项国内外领先的微创介入技术,包括复杂冠状动脉成形术、房颤等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介入瓣膜置换术等,FFR测量、体外膜肺循环(ECMO)等国际先进设备,疑难病、急危重症的救治成功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强化科技攻关

努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

近年来,西安交大一附院心血管内科一直积极开展临床科研工作,推动心血管医学领域的科学进步。科室与西安交大机械学院、材料学院、信息学院、四川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以及国内相关企业合作,成功研发出国内首款具有全知识产权的ECMO、集影像与功能于一体的血管内光学相干成像仪(OCT-FFR)等领先的医疗仪器与设备;成功治疗亚欧首例基因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心血管内科不断强化科技攻关,集中精力进行系统性的、有组织性的科学研究、临床研究,才能够达到、赶上甚至超过国际一流水平的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袁祖贻教授说。

科室一直秉承“科研推动医疗技术”理念,依托承担的国家“973”“863”重大科技项目、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以及国际合作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与重点项目及省部级科研等项目,努力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并与美国加州大学(UCSD)、德国马普心肺研究所等进行合作与交流,发表SCI收录论文数百篇,获得授权专利几十项,在全国享有较高学术地位,并不断在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上崭露头角。

创建省级胸痛中心联盟

构建西北地区心血管协同救治体系

2015年袁祖贻教授领衔率先在西安交大一附院成立了西北首个国家级胸痛中心,通过胸痛中心紧密联系120院前急救系统、周边基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与院内多学科协作,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院前及院内“一站式”快速抢救绿色通道,使患者能得到最快的精准治疗,也为患者搭建起一条高效畅通的“救心”高速路。在取得此成功经验的基础上,2016年在省卫计委支持下创建了陕西省胸痛中心联盟,并随后在10个地市成立了地市级胸痛中心联盟、县级基层胸痛中心,完成省、市、县级胸痛中心区域全覆盖,有效提高我省的急性心梗、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等致死性胸痛患者救治成功率。

医院胸痛中心结合国家医联体策略,施行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诊疗模式,为急性危重患者快速转来中心救治,提供了强大保障。科室依托胸痛中心建设模式,先后成立了国家级心衰中心、房颤中心,逐步构建立足陕西、辐射西北的心血管疾病区域协同救治体系。

展望未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将继续秉承“厚德、博爱、精医、卓越”的院训精神,牢记“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医者初心,以国家医学中心创建为契机,以实干实绩弘扬“西迁精神”,为医院和学科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交大一附院心血管内科供稿/图)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