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教育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21日
西北大学邀请院士等领军学者讲授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课程
“古老”学科成为大学生“新宠”

本报记者 吕扬

新学期刚开始,西北大学一门选修课——“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就在学校掀起热潮。

由院士领衔,26位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领军学者组成的豪华授课阵容,让这门“古老”的课程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

西北大学地质学在2017年入选首批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如何为地质学系本科拔尖班的学生量身打造“国际化、个性化、小班化”的课程,让年轻学子能够直达国际科技前沿,为基础学科储备研究力量,成了西北大学思考的问题。

早在2020年,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就在研究生课程中打造了师生比为18∶11的古生物学“豪华教学团队”,以大课串讲、中英双语的形式开设“高级门类古生物学+古生物学原理”,创新的授课模式收到了良好效果。历时两年,地质学系经过充分调研和征求意见,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全力支持下,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课程终于得以落地实施。

第一节课主讲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星。他是当今世界上发现并命名恐龙数量最多的古生物学家。“嗜角窃蛋龙的研究历程”“牙与下颌的演化”“从恐龙蛋的失败到人类化石的成功”,徐星院士抛出一个个话题,让地质学系、文化遗产学院的百余名本科生了解到古脊椎动物学、古基因组学、古蛋白学以及DNA技术的曲折发展,并引发大家思考如何用人工智能驱动进行古脊椎研究……

徐星首讲拉开这门课程的大幕之后,2024年秋季学期,邓涛、付巧妹、汪筱林等知名学者和一批青年骨干将陆续来到西北大学,分别讲授“脊椎动物起源与鱼类演化”“两栖类、离龙类动物”“哺乳类动物起源”“食肉类、灵长类动物”“古人类”“古DNA”“农业起源”“环境考古”“系统发育”等课题。

课程的设计是将脊椎动物的进化置于整个地质历史的框架中讲解,让学生对生命演化的复杂性以及地球环境的长期演变有更深的认识。

从鱼类起源到古人类,从化石记录到基因组科学、环境考古,横跨多个学科,全新的课程设计吸引了众多地质、考古以及相关学科的学生选课。学生们直呼:“含金量太高了!”地质学系拔尖班本科生吴金秋说:“这是一次非常宝贵的机会,让我们能够面对面向专家学者学习,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以36个学时打造完整的课程体系,我们也是第一次尝试。培养学生一定要让最前沿的科研成果、视野、方法成为我们授课的内容,要让基础学科的研究发展方向面向国家的时代需求。中西部资源有限,我们要争取前沿资源,就要把专家请来。”地质学系主任张志飞说。

此次联合授课的26位学者中,同号文、邓涛、付巧妹、白滨、孙丹辉等5位是西北大学地质学科、考古学科的校友。“学长学姐都是在国际学术界非常活跃、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他们给我们上课,让我们对专业的认同感、对学校的自豪感更深一层。”地质学系博士生张宇翾说。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西北大学地质学系的教研团队一致认为,基础学科的育人,一定要有更宽领域的学科交叉和更前沿的学术视野。通过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地史演化与人类演化、古生物学与考古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结合,帮助学生理解脊椎动物从简单到复杂的生命进化,理解化石记录的关键意义,理解人类起源与进化的历史,从而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系统思维与创新能力。

“此次也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第一次把不同学科分支归纳到一个课程中,包含动物学、植物学、考古学及相关科学研究。在研究人类演化的过程中,动物学、化学,甚至信息技术等学科都得到了应用,我们想通过这样的课程让大家意识到现在学科交叉融合研究的重要性。”徐星说。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