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文化遗产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20日
月明人尽望 秋色自此分

李靖故居内的望月楼。 本报记者 孙亚婷摄

齐爱云在表演《嫦娥奔月》。 受访者供图

秋分。 岐岖刻

本报记者  孙亚婷

皎皎月华白,徐徐清风起。

自古以来,人们对月亮情有独钟,祭月、拜月、赏月、诵月的活动从未停止。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时,昼夜一样长,起初被古人认为是最适合祭月的时候,传统的“祭月节”也在此时。秋分祭月,以表示敬畏、祈求幸福。如今,在民间,秋分时仍有祭月的习俗,各地还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

金风玉露,秋色平分,月满人间。了解秋分,从月亮谈起。

拜月:

敬畏自然  向往美好

殷商时期,人们就开始祭祀日月,以表达敬意、祈求幸福。

岁时节令与农业文明密不可分。万物春分而生,秋分而成。农历八月,时值收成既定,果熟瓜落。左丘明《国语·周语上》中有明确记载,周朝有“朝日、夕月”之礼。“夕月”就是秋祀,即秋分日的晚上,在京城西门外祭月、拜月。这时,云淡雾薄,月光皎洁,正是祭月的最佳时节。

时光流转,原先为朝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的祭月礼仪逐渐流传到民间,变成了大众化的民俗活动,并逐渐形成一种风俗延续下来。祭月的时间也从秋分日调整为八月十五。中秋节正是由“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民俗学专家介绍,每年的秋分日都在农历八月,但具体日期不固定,不一定能碰上圆月。如果祭月无圆月,则大为遗憾。最接近秋分的月圆日在八月十五,渐渐地,人们便将祭月、赏月合二为一,使得“祭月节”由秋分调至八月十五,固定在中秋节这一天。

朝廷祭月祈求国泰民安,民间祭月则有不同。宋代金盈之所著的《新编醉翁谈录》中有记载,人们焚香拜月,男性希望事业有成,蟾宫折桂;女性希望容颜姣好,貌似嫦娥。慢慢地,祭月活动也承载了团圆、求子等更多愿望。

文人墨客陶醉在明月清辉之中,咏月成为他们抒发感情的重要载体。月下美人、望月怀人、游子思乡、个体孤独等主题的诗词浩如烟海、脍炙人口,滋养了人们的情怀和心灵。

今年9月17日,中秋佳节,皓月当空。人们阖家团聚,相互祝福,神州大地沉浸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

值此时节,各地也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瓜果飘香,稻谷满仓,欢歌笑语。一年一度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将如期而至,我省各地举办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既展示“三农”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描绘乡村全面振兴美好愿景,又感恩辛勤耕耘者的劳动成果、传承优秀农耕文化。

吟唱:

向月祈福  传递思念

“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唐代诗人李端在《拜新月》中描写了女孩拜月时虔诚专注的场景。可见,在唐代,女子拜月十分流行。

这样的场景也出现在戏曲中。

中国古典戏剧中言情剧的代表作、元代关汉卿创作的杂剧《拜月亭》,也称《王瑞兰闺怨拜月亭》,讲述了蒋世隆和王瑞兰、陀满兴福和蒋瑞莲两对青年人离合悲欢的爱情故事。剧中,两对青年人以真情冲击封建门第观念,向人们诉说真爱。在被迫分离的时光里,王瑞兰一直惦念着蒋世隆,在花园里焚香拜月,祷祝对方平安。

20世纪50年代末,大荔县碗碗腔剧团改编了碗碗腔传统剧目《兵火缘》。1960年,《兵火缘》参加陕西省新搬上舞台剧种会演大会得到肯定,而后在全国各地演出,受到一致好评。

“《兵火缘》这一剧目的灵感来自传统戏曲剧本《拜月亭》。其中,折子戏《拉伞》《拜月》尤为经典。当时的中国剧协理事、晋南蒲剧院院长墨遗曾为该剧目赠诗‘最是耐心寻味处,神情备至王瑞兰。如果解州关卿在,一看拜月更欣然’。”大荔县剧团团长、同州梆子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何满堂介绍,“大荔县剧团一直在传承和创新碗碗腔这一国家级非遗,不断向其他优秀的剧种学习,目前还在排演的代表性剧目有《金碗钗》《白玉钿》《火焰驹》等传统戏,《红色娘子军》《蝶恋花》等现代戏。”

在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中,嫦娥奔月无疑流传最为广泛。其因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情感寓意,成为文学、艺术、戏曲等多个领域的重要创作题材。

“圆一个乐土千秋梦,闻到了月宫桂花香。”这是秦腔剧目《嫦娥奔月》中的唱词。剧目《嫦娥奔月》是秦腔四大名旦之一、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齐爱云的代表作。齐爱云扮演的嫦娥唯美动人。表演时,她舞动一丈长的水袖,花样翻飞,令人眼花缭乱,给角色增加了美感。

“各类作品都有对‘嫦娥奔月’这一神话的演绎,寄托了人们渴望团圆、思念亲朋的情感。20多年来,一到春节、中秋等节日,我都会到国内外各地演出《嫦娥奔月》,和大家载歌载舞,欢度佳节。”齐爱云说。

建筑:

以月为引  直指苍穹

以月亮为指引,人们建造了许多与月亮有关的建筑,我国多地都有“望月楼”“赏月楼”“朝月楼”“拜月楼”等。在园林总体布局中,此类建筑通常坐西面东,古诗中就有“秋夜月偏明,西楼独有情”的描写。

位于三原县的李靖故居俗称“东里花园”,最早是唐卫国景武公李靖及其后人的居所。园中的望月楼,是李靖后人在明代时修建的。

李靖故居讲解员寇倩楠介绍,明清时,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为拜月赏月筑楼修台较为普遍。李靖故居的望月楼依山而建,两边各有10平方米左右的平台。登上平台,早可观日出、晚可赏明月,冬可晒暖、夏可乘凉。平台下的老式防空洞,是杨虎城在此居住时修建的,可以储存粮食、躲避空袭。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常会见到形如一轮满月的圆洞门,名为月亮门或月洞门,通常用作建筑群的入口、主要交通孔道及分隔空间的院墙,供人们观景与往来。月亮门取圆月之形,是对人生和谐圆满追求的体现。米脂县的姜氏庄园、西安的高家大院等明清居所里都有月亮门的元素,现代建筑中也不乏月亮门的装饰形式。

浩浩长空,明月高悬,李白曾发出“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畅想。凭借着对浩渺苍穹和皎洁明月的无尽向往,如今,千年梦想已变成科学实践,宇航员可以踏足月球表面,用脚步丈量诗词歌赋中的广袤之地。实现“登天揽月”这一抱负的过程,也激发人们设计出新的建筑。

2016年,在西安市雁塔南路最南端的少陵塬上,揽月阁落成。揽月阁的外观像一个发射塔,外观7层,内设14层,总建筑面积1.5万余平方米。若是登临揽月阁远望,月出群山之间,古人仰首伫立、对月抒怀的身影似乎近在眼前。

作为西安航天城文化生态园的核心组成部分,揽月阁与大明宫、大雁塔等古迹遥相呼应。它承载着“航天梦   强国梦   中国梦”的愿望航标,展示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成就,见证着航天人在实现星辰大海征途上的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