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文化遗产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18日
弦子腔

弦子腔起源于清嘉庆道光年间,以平利地方语言为基础,演老百姓的悲欢离合、唱老百姓的苦辣酸甜,因用弦胡主奏、以板击节伴唱而得名。2011年,弦子腔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弦子腔表演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和内容,很多唱词都是现编现唱,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反映群众心声,深受群众喜爱。如今,弦子腔演出有皮影戏、舞台戏、做唱3种形式,演出剧目900余个。

(本报记者 齐珂雨整理)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