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08日
创新发展第二课堂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聚焦立德树人强化素质教育赋能高质量发展

打造“星火理论宣讲团”,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选配优秀青年教师担任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组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为强化素质教育,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近年来,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思想引领和学生发展两条工作主线,深度融合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关键环节,以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为牵引,创新发展学生第二课堂,使第二课堂活动向促进学生发展、学生学习和学习效果转移,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现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把牢政治方向 共建思政体系 思想引领有方向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锚定“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身心健康”四位一体工作目标,扎实开展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通过举办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大学生骨干班和班团支部书记培训班,协同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思政育人课程,形成“课堂、网络、实践”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将党的创新理论知识传授和世界观、价值观塑造贯穿教学全过程,增强学生使命担当意识。

着眼于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在党的创新理论宣传上,该校团委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开展“一二课堂互动”工程,打造“星火理论宣讲团”,开设“我是领学人”专栏,提升理论修养;在价值塑造上,成立思政类学生社团,举办微视频比赛、大学生讲思政课、爱我国防演讲比赛等活动,让课程思政教学形式更丰富、内容更鲜活。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优秀团干部开展“步长大讲堂”“与信仰对话”等系列活动,举办红色文化实践研学活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引领团员青年在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中挺膺担当。

在思政教育引领下,该校的典型案例《举旗定向培根铸魂“三维度”提升思政育人实效》荣获2023年陕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二等奖;该校先后涌现出“陕西好人”、陕西省教育系统“我身边的好学生”、陕西省“自强之星”、“沣西新城道德模范”等一批优秀青年,学校参加西部计划人数持续攀升,大学生应征入伍累计达到230余名。

强化组织建设 聚焦人才培养 组织育人有实招

围绕“树立一批榜样,带动一批骨干,影响一批学生”工作目标,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以全省学校团建示范单位培育工作为契机,发挥学校团组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优势,深化基层团组织改革,大力推行班团一体化建设,通过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实施“三个支部”建设和“五个一百”工程,形成“样板团支部建设强信念、学风示范团支部建设促学业、活力团支部建设展风采”的良好格局。

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作用和团员青年先锋模范作用,把“五个一百”工程作为“三个支部”建设的有效支撑,使团员青年在参与班团支部活动中有方向、有行为指引,有评价指标,形成“目标—路径—反馈—提升”成果导向闭环,在全校团员青年中树立起一批批典型榜样,引导学生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截至目前,该校团组织已成功创建省级团建标杆院系2个、省级团建样板支部3个;该校先后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陕西省五四红旗团(总)支部2个、咸阳市五四红旗团(总)支部3个。2022年,该校被咸阳市政府评为“青年突击队标兵”单位。

加强社团建设 拓展育人空间 第二课堂见成效

将专业社团建设作为第一课堂教育教学的有力补充,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深入挖掘第二课堂育人价值,系统提升第二课堂育人实效,逐步健全完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深度融合、相辅相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三结合五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贯穿到第二课堂全过程,全力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人文素养、广阔的国际视野、敏锐的商业意识和熟练的新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立足建设高水平社团,该校选派优秀青年教师担任社团指导教师,为学生社团活动提供得力帮助;应用OKR(关键与目标成果法)对培养学生“五种”能力进行解构,找准关键环节,制定阶段性目标,寻找第二课堂切入点,形成推动学生能力发展的“甘特图”,保障第二课堂活动设计质量与执行效果,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应用、吸收转化和应用产出的“练兵场”,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科技竞赛的“孵化器”,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投身科学研究的“催化剂”。在体育教育上,体育部教师走进社团,打破以往碎片化活动方式,开设系统化、专业化课程,实施专业教学,提升社团活动质量。

据统计,近年来,该校社团成员参加省级及以上竞赛,获奖人数达到1000余人次;该校中医药协会、羽毛球俱乐部等5个学术科技类社团获得陕西省百强活力社团荣誉称号。

面向地方需求 服务社会发展 青年建功敢担当

立足实践育人导向,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积极构建“志愿服务—社会实践—项目孵化—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工作格局,形成以需求为导向、调查为根据、项目为载体的育人模式,引导团员青年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调研中分析问题、在实践中破解问题。该校国际经济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时装艺术学院多名教师先后带领学生团队,积极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所带领的学生实践团队先后荣获“省级优秀团队”,“挑战杯”省级竞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多个奖项,有效解决志愿服务工作“目标不清、导向不明、成果不显、体验不强”等诸多问题,有力促进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向更深领域、更高层次、更具特色方向发展。

迄今为止,该校志愿服务活动在陕西2022—2023年度高校志愿服务指标体系评估中位居全省高校第20位、民办高校第3位;“春晖”志愿服务项目等6个项目荣获团中央志愿服务团队;该校被西咸新区授予“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荣誉称号;该校文学与教育学院一名教师获得“最美三秦西部志愿者之星”荣誉称号。

坚持以美育人 搭建多元平台 校园文化促发展

将美育与传统文化、校园文化及人文素养相结合,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以校园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美食文化节、体育文化节为主体,迎新晚会和元旦晚会为窗口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让学生在艺术的舞台上生根发芽,在参与活动中陶冶情操、舒缓压力、提升素养。

围绕以美育人,先后成立0定律音乐协会、舞蹈团、JCED街舞社、青葵汉服社、模特队、浩涵主持社等学生兴趣类社团,带动学生参与学校重大活动,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教师节表彰大会等活动中锻炼学生统筹协调和组织策划能力;鼓励师生创作与学校文化、革命历史、校园生活相关的情景剧、摄影、舞蹈等作品,打造集“美育教育、体育之美、社团成果”展示于一体的文艺晚会,用浸润式美育教育引领青年,带动学生走向更好的艺术殿堂。

近三年来,该校师生先后参加省级以上艺术展演活动达500余人次,对外展现了该校在持续探索第二课堂活动课程化、项目化和体系化过程中的累累硕果。

(郑敏杰 张孝峰)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