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科技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29日
科技“侦察兵” 种田“好帮手”

定边县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示范区(8月23日摄)。 本报通讯员 丁树平摄

本报通讯员   卢云云

“这个操作起来很方便,手一按就行了!”8月23日,在定边县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示范区的智能水肥一体化控制室,堆子梁镇庙湾村村民李登云在事先设定好的智能机上轻轻一点,滴灌用水、有机肥数字化智能一体机便开始有序运转,瞬间完成吸肥、搅拌、灌溉,让嫩绿的玉米“吃饱喝足”。

“我们这个智能水肥一体机有3个泵,一个泵一次能灌溉将近200亩地。我们的泵还能自动增压减压,灌溉的土地面积大就会自动增压,反之自动减压……”说起智能水肥一体化,李登云滔滔不绝。

“我们建成的2300亩智能水肥一体化示范区去年正式投入使用。该项目投资约500万元,配套建设了地下管网、320个电磁阀等设施,将2300亩示范田划分成50亩一格的种植单元。”定边县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钟子君说,“我们在手机上就能完成全部土地的灌溉施肥。”

滴灌用水、有机肥数字化智能一体机操作“零门槛”,成为种田“好帮手”,改变了传统种植方式,真正实现了不下地也能种好田。

在定边,上千亩的良田中还分布着温度、湿度等监测仪器。它们是农作物生长的“侦察兵”,为整个示范区织起一张智慧网。

“去年,我家的600亩玉米纯收入达到了60余万元。”站在田里,看着已经一米多高的玉米,堆子梁镇营盘梁村种粮大户高海宽说,“有了科技‘撑腰’,我丰收的底气更足了。”

说着,高海宽乐呵呵地揭开了丰收的“秘籍”。

“我在地下安装了4个传感器。传感器接收到的所有信息都能传到田间气象站,最后反馈到我手机上。”高海宽说。

数据从田地里“跑出来”,一块小小的屏幕就是一幅“田管图”。“这套设备能监测空气湿度、温度、光照时间,以及风速、降雨等气象情况。掌握各项数据,对提高玉米产量很有帮助。”高海宽介绍起了他的“好搭档”。

以前种田靠经验,现在种田看数据。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安装在田间的数字信息采集设备,真正帮农民实现了精准化田间管理,“渴”了给水,“饿”了给肥。

近年来,定边县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进一步推动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将智能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等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使得农业生产从“靠天吃饭”转变为“看天管理”,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通过“田、土、水、路、林、电、技、管”8项综合措施,不断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提档升级。

目前,定边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43.29万亩,累计完成投资4.13亿元,累计实现农业节水6493.5万立方米、粮食增产6926.4万公斤、群众增收1.1亿元。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