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南楠
“一江碧水映初心”,不仅是对自然风光的诗意描绘,也是陕西推进河湖长制、矢志守护绿水青山的真实写照。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从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陕西全面推进河湖长制工作以来,1.97万名河湖长及众多志愿者成为全省河流的“守护者”,用脚步丈量河岸,以不懈坚守护卫河湖,共同构筑起守清波、保安澜的坚固防线,河湖管护成效显著提升。
河湖的治理与保护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场持久战。实现河湖长治久安,关键在于构建科学、合理、可持续的长效机制。这需要相关地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扛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政治责任,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深入推进汉丹江保护治理,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创新是不可或缺的动力。近年来,陕西不断探索河湖管护新模式、新路径,比如,杨凌的“教授河长”模式,将专业智慧融入河湖治理;安康汉滨推行“河湖长+警长+督察长+检察长+法院院长+护河员”的“五长一员”工作模式,形成多部门联动的综合治理格局。这些创新实践,为我省河湖治理注入了智慧与活力,推动河湖治理效能实现新突破。
法治建设是河湖治理与保护的重要保障。各地应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为河湖治理与保护提供坚实的法律支撑,让守护碧水清波的每一份努力都有法可依。
河流的变迁,是时代进步的见证,也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成果的生动展现。相信在全体河湖长、志愿者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陕西的河湖将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