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新机遇 新发展 新未来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28日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设质量强省 赋能陕西经济 助力高质量发展
——陕西建设质量强省助力高质量发展综述

第七届丝博会“一带一路”品牌建设论坛在西安举办。

2024年中国品牌日活动“陕西馆”。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国资委联合召开2024年陕西省智能制造现场推进会。

陕西省民营经济标准创新工作推进会在秦创原总窗口召开。

质量是发展之基、利民之举、强国之策。

“十四五”期间,撸起袖子加油干的陕西质量人,在建设质量强省、助力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为陕西制造赢得了市场、为陕西品牌赋予了活力、为陕西质量树立了口碑。

质量之光   赋能三秦

省委、省政府和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奋战在生产一线的所有企业人的智慧和汗水,让陕西制造、陕西质量、陕西品牌形成了竞争新优势。

产业质量竞争力持续增强。截至2023年,陕西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85.58,连续四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营主体发展质量指数71.82,排名全国第7位、西部地区第1位。

成绩的背后是陕西制造创新发展、陕西产业提质增效的生动实践。

陕西现代煤化工发展水平全国领先,单晶硅片、重卡变速器产量全球第一,半导体产业规模居全国第4位,航空工业、集成电路、先进结构材料入选国家级产业集群。

值得自豪的是,陕西作为“中国航天动力之乡”,西安航天发动机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实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中国火箭、宇宙飞船一次次被安全送上太空;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建成电池、电机、电控生产基地,形成了以乘用车到关键零部件、动力电池等为核心的发展格局。陕汽建成国内一流的重卡新能源研究开发与应用实验室;陕西光伏产业诞生3个“世界第一”,单晶硅太阳能转化率屡创世界纪录,隆基绿能成为世界光伏产业的引领者;陕西能源化工产业优势凸显,世界首个实用化和规模化零碳智慧能源中心——榆林科创新城零碳分布式智慧能源中心示范项目建成投运;陕西新材料竞争力增强,陕西斯瑞的铜基合金在12个细分领域保持世界领先;陕西羊乳制品销量在国内市场占到85%以上份额,国家羊乳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在富平建成;陕西文旅“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长安十二时辰+大唐不夜城”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多角度的展示方式,成为中国文旅的知名品牌。

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升。陕西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高于全国总体合格率,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有效期内绿色优质农产品获证产品达到2231个。工程质量不断提升,陕西获评建设工程“鲁班奖”19项,国家优质工程43项,获奖数西部第一。服务质量加快提高,我省公共服务质量监测在全国排名连续两年提升,1个乡村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上榜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达64个。

质量强省   高位布局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统揽全局,做出建设质量强国的决策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求加快建设质量强国。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作为首个由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工作中长期纲领性文件,确立了新时期质量工作方向,为我国以质量强国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战略指引。

陕西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质量强省高位布局。

坚定政治站位,全力推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听取质量工作汇报,印发《陕西省关于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陕西省经济发展质效明显提升,产业质量竞争力持续增强,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水平显著提升,品牌建设取得更大进展,质量基础设施更加现代高效,质量治理体系更加完善,质量强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质量强省建设基础更加牢固,先进质量文化蔚然成风,质量总体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梯队。

明确目标任务,精准施策。省质量强省工作推进委员会(以下简称“省质量强省委”)阶段性召开全体会议,明确思路、提出要求、做出部署。

以质量督查考核为“指挥棒”“风向标”,将质量重点难点工作列入市级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和督查内容,制定年度质量工作任务分解清单,建立量化评价体系,完善测评机制,对照问题逐项、逐条、逐句分析原因,明确整改时限和目标任务,确保各项任务做细做实。

以提升制造业产品质量和消费品质量合格率为切入点,将其作为提升民生福祉、持续拉动消费、推动陕西经济提质增效的抓手,制定《陕西省制造业产品质量和消费品质量合格率提升行动工作方案》,明确四方面重点任务、细化成十六项具体工作、明晰部门责任分工。

以提升公共服务满意度为着力点,把它作为推动政务服务质量提升的有力关键,连续三年开展市级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活动,科学调查、数据分析、列明问题、提出建议,推动陕西服务质量整体提升。

以打造“陕西精品”区域公共品牌为契机,助力陕西把提升品牌美誉度和品牌竞争力作为加快构建陕西现代产业体系的新动能。

质量共治   汇聚合力

省质量强省委42个成员单位联动发力,省市场监管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科学技术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6部门联合印发《陕西省质量强企强链强市三年行动方案》,采取一系列具体行动,聚焦重点产业和地区,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有效发挥质量基础设施效能,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整体提升,推动质量强省战略取得新实效。

各市(区)党委、政府把质量强市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狠抓落实,抓出了实效。

西安市对标发达地区,14家企业质量管理模式入选全国、全省质量变革创新典型案例,质量基础设施服务经验入选全国二十大典型案例。“数据赋能、动态监测”创新模式推动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咸阳市创新质量强市建设的体制机制,连续五年获评全省质量工作考核A级等次。这也是继西安之后培育咸纺集团“赵梦桃小组”成为第四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的城市。

宝鸡市全力服务产业提升,实现重点园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全覆盖,打造服务石油装备、输变电装备、航空航天、传感器和凤香型白酒、猕猴桃等产业发展的“三大检测支柱”,建成市知识产权公共运营服务平台,13个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工作站建成投用。

渭南市全域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商贸流通专项)通过国家验收。富平县作为“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工作成效突出地方”被省政府通报表彰,合阳县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中华郡景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铜川市成为全省首个秦创原“三项改革”成果转化试验区,也是首批省级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地市),获省政府督查激励。8家企业获得铜川质量奖、7家企业获得提名奖、9家企业获得创新奖。

延安市做强“延安苹果”品牌,其品牌价值位列中国果品区域品牌价值榜第三。以延安革命纪念馆、大剧院等为代表的建筑工程获中央、省、市100项工程类奖项。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入选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

榆林市坚持标准引领,累计创建23个国、省、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国、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9个,6家企业的6项企业标准被确定为省企业标准“领跑者”。

汉中市培育打造“味见汉中”“汉中仙毫”等9个区域公共品牌和56个网销品牌,“汉中仙毫”进入2023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00强。10条线路入选全国全省乡村旅游精品路线。

安康市推动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品牌体系赋能“安康富硒茶”,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连续五年稳居全国第20位,陕西第一,被上合组织评为“优选出口基地”,全市198家企业被授权使用“安康富硒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商洛市创新建立“质量服务超市”,获2023年度陕西省改革优秀案例。镇安县质量工作获省政府“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工作成效突出地方”表彰激励。陕西盘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三年跻身“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榜单。

杨凌示范区生物育种全国领先,115个种业技术研发平台、66个省部级以上研发平台,已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农牧良种集散地。审定通过的1100多个新品种被广泛推广到23个省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韩城市推荐的龙钢《计量促进钢铁产业降本增效》成功入选国家计量成果库。陕西旭强瑞清洁能源有限公司成功纳入第三批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行列,该项目荣获《氢气》产品企业标准“领跑者”。

凝聚社会力量,营造共治氛围。我省利用“质量月”“中国品牌日”“食品安全宣传周”“世界认证认可日”“世界标准化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重要节点,开展质量主题宣传,参与人数达313万人次;举行“卓越质量三秦行”宣讲活动、“地理标志三秦行”采访活动;举办“一带一路”品牌建设、共建国家(地区)知识产权合作等论坛;发布消费者权益保护、质量变革创新、打击假冒伪劣、知识产权保护等典型案例420个。

质量提升   多点施策

抓质量基础设施,发挥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作用,夯实高质量发展的质量根基。

科学谋划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精准分析施策,开展质量基础设施能力指数测评项目,搭建陕西省质量基础设施(NQI)能力指数指标体系,形成全省及各市(区)NQI测评分析结果及分析报告,为一对一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打造智慧平台,省市场监管局建设线上“秦质享”,汇集了五大基础、三大延伸、两大地标服务和一个智能问答板块(简称“5+3+2+1”构架),整合全省上千家检验检测、百余家计量机构的检定校准能力信息,以及数十万条标准题录等,满足企业个性化即时服务需求。建立服务站点,建成的155个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线下服务站点,覆盖了全省各市(区),延伸到各地的产业园区、链主企业,与“秦质享”相连,拓宽服务触角、扎根生产现场。据不完全统计,解决技术难题1885个,节约成本4596.88万元,提升工业产值7.17亿元。

发挥标准引领作用。截至目前,我省企业承担国际标准化技术组织秘书处2个;承担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17个,位列全国第4位;累计主导制定国际标准67项,位列全国第5位;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16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847项,位列全国第9位;在工业电热装置、石油和天然气管道、信息安全等领域持续领先国内、引领国际。

拓宽计量基础覆盖面。全省共建立保存各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2050项,建成并运行输配电装备等9个、规划并推进航天动力等3个国家和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位列全国第一梯队;先后组建碳达峰碳中和等10个省级专业计量委;现行有效的地方计量技术规范共130项,填补了我省乃至全国计量技术空白。

提升检验检测服务能效。建成煤炭等国家质检中心5个,批筹半导体照明等国家质检中心4个,建成计量光学及应用等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2个,输变电设备等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1个。截至目前,全省共有检验检测机构1994家,其中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机构216家。

强化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十四五”以来,新增获证组织6190家、认证证书2.36万张,其中能源、信息技术服务、信息安全、食品安全等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数量均实现翻番。

全省共获有效认证证书7.57万张,证书数量位居西北第一。全省CNAS认可实验室增长130家、增幅44.21%。

抓质量安全,坚守安全底线。

深化信用数据建设。“十四五”以来,1.65万家企业信息录入省级信息平台,14大类267种工业产品纳入重点监管范围。全省159.2万户在册企业划分信用等级,向全国信用信息平台累计推送信息1.59亿条。设立2家产品伤害监测哨点医院。

重拳打击质量违法。形成横向联合、纵向联动、内外互动的监管格局。联合西北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丝路沿线西北省区市场监管执法协作机制。2021年—2023年,全省公安机关共立案侦办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案件189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433人,捣毁窝点1153个,涉案价值23.6亿元。全省检察机关依法批捕涉嫌侵权假冒犯罪288件503人,依法起诉357件673人。全省法院共受理各类民事知识产权案件2.36万件。全省市场监管部门受理各类投诉举报咨询约332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55亿元。共查办各类侵权假冒行政执法案件5.85万起,罚没金额5.88亿元。共销毁侵权假冒伪劣商品货值3.01亿元。

质量安全持续向好。连续五年获评国务院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A级等次(2019年至2023年),连续两年获评国家药品安全考核评价A级等次(2020年、2021年)。全省水利行业辨识管控危险源2.23万项,整改隐患9609项,全国水利安全生产状况评价排名第五。

抓质量监管,探索新模式提升效能。

推行数字化监管。陕西食品监管信息平台运行8年;建设特种设备智慧监管平台,将电梯96333应急救援平台纳入其中,实现在用电梯监管全覆盖;建成“陕西省水利建设监管平台”对200项水利工程进行政府抽检,实现1928项在建水利工程全过程动态监管;建立576家危化品企业数字台账。

实施重点检查和抽查。开展工程实体质量检查3090余次,专项抽检13个在建高速和交通产品,单点合格率95.5%;强化重点工业产品监管,重点工业产品省级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发现率近三年均低于国抽同期水平。全省医疗质控体系不断健全,建有省级质控组织50个,市县级质控组织1166个。

服务寓于监管之中。省市场监管局推选的“打造石油装备制造产业质量变革‘新样本’”监管模式,入选全国市场监管系统质量技术帮扶典型案例。

抓质量队伍,扩大高素质质量管理人才队伍。

编写并正式出版《首席质量官必读》实用性教材;开办首席质量官“云课堂”,3000余人获首席质量官证书;建成首家质量管理实训基地——陕汽集团质量管理实训基地;举办全省优秀QC成果发布会,全省QC小组普及率、成果率持续上升,分别达到45%和82%。

优秀首席质量官脱颖而出,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获得第五届中国质量(成都)大会“全国企业首席质量官质量变革创新典型案例”。

抓质量管理,助力企业管理水平整体提升。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激励企业争创中国、省级质量奖。建立国、省、市三级政府质量奖培育体系,累计评选陕西质量奖正奖39个。累计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14个,实现制造业等领域中国质量奖提名奖零的突破,中航西飞首入第五届正奖提名名单。

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持续提升。隆基绿能入选第五届中国质量(成都)大会“全国数字化质量管理创新与实践典型案例”,陕汽、法士特、陕鼓动力3家企业入围评选,陕西省10家企业入选“陕西质量变革创新十大典型案例”。

抓质量创新,深化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瞄准重大质量技术难题,制定《陕西省标准创新型企业培育细则》,一体化组织实施33个省级“两链”融合重点专项和23个“揭榜挂帅”项目。

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截至2023年底,全省发明专利拥有量10.2万件,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3.9万件。连续三年组织实施省级专利转化项目187项,中小企业承接高校专利3692件,企事业单位专利转让、许可22023件次。建成2个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面向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产业开展专利快速预审工作,相关专利审查周期大幅缩减。

质量强则国家强、质量兴则民族兴。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质量强国,助力高质量发展,是国家战略。

心怀“国之大者”,扛起政治责任。省委明确提出构建“六个体系”、争做“六个示范”,打造面向全球、服务全国、引领西部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成果转化示范地、战略人才聚集地、离岸研发优选地,更好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坚定走好依靠创新驱动内涵型增长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陕西省政府要求,持续深入实施质量强省战略,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全链条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厚植推进重点产业链群“百亿提升、千亿跨越、万亿壮大”质量根基,拓展壮大“四个万亿级”产业集群质量服务深度,促进质量工作水平与陕西经济发展水平相得益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新时代的陕西质量人着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建设质量强省,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的新征程中再起航,烙下新印记,书写新辉煌。

(陕西省市场监管局供稿/图)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