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28日
西安秦岭中蜂产业年产值5亿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年总收益超500万元——
秦岭深处的“甜蜜”产业

本报记者 付玉玮 实习生 全万谕星

处暑时节,位于西安市蓝田县灞源镇沟口村的蜂场内,一个个蜂箱错落有致地摆放在山野间,成群的蜜蜂在山间飞舞。“90后”养蜂人梁小蜂正在挨个检查蜂箱,为秋繁作准备。

“最近正是吃蜂蜜、降秋燥的时候,这些蜜都被老顾客早早预订了。”说话间,梁小蜂打开一个蜂箱,精心照顾着这些“宝贝”。“我从小跟着父亲学习养蜂。2007年加入合作社后,蜂蜜销量明显上来了。”梁小蜂说。

中华土蜂又称中蜂,是秦岭地区特有的蜂种之一。一年四季,秦岭三季有花,蜜源丰富,蜂蜜蜜汁浓稠、香味浓郁、营养丰富。因此,秦岭中蜂蜂蜜有“黄金蜂蜜”之称。

西安用好秦岭北麓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秦岭中蜂产业,“政产学研用”加速融合,形成了“政府政策支持+龙头企业带动+村集体(合作社)组织管理+养蜂户全面参与”的发展模式,探索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乡村振兴路径。

在西安,随着秦岭中蜂养殖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人和梁小蜂一样,成为新时代职业养蜂人,在守护秦岭的绿水青山中,“酿”出甜蜜美好生活。

“中蜂养殖利用野外资源,门槛也不高,当年投入、当年见效。”陕西省蜂业协会会长邢延安介绍,2015年以来,西安大力探索推进秦岭中蜂产业发展,秦岭中蜂产业已被列为西安乡村振兴主导产业和农业发展重点产业链之一。

目前,西安秦岭中蜂蜂群总量约20万群,共有养殖户6000余户,年产中蜂蜂蜜约8000吨。

8月23日,在西安市长安区滦镇街道沣峪村,蜂农佘马娃小心翼翼地打开蜂箱盖,慢慢抽起一块蜂板,轻轻刷去上面密密麻麻的蜜蜂。

佘马娃养了100多箱中蜂,最近正是收获时节。他笑着说:“以前蜂蜜不好卖,我们不敢扩大养殖规模。自从加入了合作社,销路不愁了,我们也敢放手干了。”

佘马娃所说的合作社是西安红草园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把零散的蜂农组织起来,通过指导蜂农掌握现代化的养蜂技术,不断提升蜂产品质量,以品牌化运营推动产品与市场紧密对接。

在合作社的带领下,沣峪村周边几个村子蜂农的收入大幅提升。

截至目前,西安秦岭中蜂产业年产值达5亿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年总收益超500万元。

蜜是甜的,可这份“甜蜜”来之不易。

“我们花了很多年时间,才将一个个科研成果转化为广受欢迎的蜂蜜产品。”西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曹炜从事蜂蜜制品研发多年,他介绍,团队长期专注于结晶控制技术、中药与蜂蜜结合等领域研究,已经研发出蜂蜜柠檬水、天麻蜜膏等产品。

“天麻蜜膏将传统中药天麻与天然蜂蜜相结合,更重要的是,我们采用了先进的结晶控制技术,解决了蜂蜜结晶后口感不够细腻的问题。”曹炜说。

眼下,曹炜带领团队正进一步研究如何将蜂蜜与护肤品相结合。“蜂蜜具有水溶性,富含蛋白质、糖类、有机酸类,非常适合应用于美容护肤行业。”曹炜说,团队将和中蜂产业相关企业加强沟通与合作,打造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蜂蜜制品。

随着产学研协同机制的不断深化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越来越多人加入秦岭中蜂产业,“甜蜜”产业的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不仅如此,西安还通过技术培训、发放资料、发放蜂箱等形式,鼓励群众养蜂和提高技术本领,并在秦岭山区交通要道的路边设立“大力发展中蜂养殖,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等宣传标牌。

“我们将结合乡村全面振兴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聚焦良种引进、传花授粉、新品研发等关键环节,加速标准制定,推动品牌升级,促进产业融合,让秦岭中蜂产业带来更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邢延安说。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