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教育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26日
建机制、强基础、搭平台、促融合
高校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日益显现

西安理工大学宋霄罡副教授团队针对复杂施工场景采用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实现施工质量无人监管与智能安全预警,实现绿色施工、智能决策、科学管理。图为宋霄罡(左三)带领学生检测设备。 本报通讯员 李博摄

本报记者 吕扬 实习生 赵卓颖

近年来,我省高校以秦创原建设、“三项改革”为牵引,充分结合自身学科优势和资源禀赋,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创新,探索形成了一批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秦创原建设以来,全省高校签订技术合同4.9万余项,成交金额255亿元、年均增长率超40%;科研人员创办科技企业800余家,超半数落地秦创原总窗口。

■ 高校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

西北工业大学作为“三项改革”的先行探索地,将全部职务科技成果纳入单列管理,单独设置成果转化职称系列,探索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横向结余经费出资方式,以“转一批”“扶一程”“帮一把”不断推进有组织科技成果转化。西北工业大学通过机构改革,首创了科技成果从知识产权形态到形成股权发展壮大的贯通式管理模式。

几年来,西北工业大学充分释放“三项改革”红利,大批有产业化前景的科技成果成功转化。2020年以来,西北工业大学转化专利700多件,新增成果转化参股企业50多家,吸引社会资本超20亿元。其中,12家企业成为省市“链主”企业,通过股权转让回收现金超24亿元,税收超4亿元。

近年来,我省以“三项改革”为点火器持续放大秦创原建设效能,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建机制、强基础、搭平台、促融合,持续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提升科技服务发展能力。围绕深化“三项改革”、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有组织科研,我省先后制定了若干政策,形成了激励创新、促进转化的政策群。

几年来,省教育厅与省科技厅等部门联合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成效显著。西安交通大学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孵化高科技公司211家,其中长期使用权赋权项目141项。我省持续开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估,推动高校修订出台相关制度文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 “千校万企”协同创新

秦创原建设以来,西安理工大学借助产业投资机构资金与市场优势,创新打造“投资+孵化”科转模式,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学校与陕航集团、秦创原发展公司等企业合作,探索企业代管运营、股权托管等孵化服务,有力促进了科技供给、融资需求精准对接,提升了成果转化孵化的成功率。目前,西安理工大学孵化科技企业30余家,撬动市场投资上亿元。

在秦创原建设和“三项改革”牵引下,我省高校持续优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瞄准重点产业领域,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西安交通大学坚持打开“围墙”办大学,大力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工程,与202家龙头领军企业签署共建联合研究院(中心)协议,建立77个校企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构建创新港智慧学镇新形态,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示范区,探索形成了“一校一港”模式。

随着“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的推进,省教育厅修订了科研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加大服务地方项目支持力度,增设政企联合资助项目、秦创原总窗口专项,组织校企“揭榜挂帅”,加强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的科技攻关。近3年,设立服务地方项目275项,高校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日益显现。

陕西科技大学坚持校地校企融合发展,与西咸新区、未央区等共建“三项改革”综合改革试验区;与延安新区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10余家单位共建秦创原技术转移分中心,实现全省地市重点产业对接全覆盖。

陕西科技大学联合陕西粮农集团、盘龙药业集团等省内龙头企业组建协同创新平台;围绕我省重点产业链组建新型显示、乳制品、航空、太阳能光伏、生物医药等11支成果转化创新团队,主动对接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推进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2023年,学校横向到账经费较2020年增长3倍,实现专利转让686件,孵化科创企业落地秦创原总窗口31家。

■ 科技供需零距离对接

今年暑假,西安科技大学榆林煤炭绿色安全高效开采与清洁利用研究院(以下简称“榆林研究院”)的科研人员一直在陕北能源基地忙碌着。

“榆林研究院是学校依托优势学科,深入能源产业聚集区,以科创飞地方式打造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桥头堡’,可实现项目就地对接、技术就地研发、成果就地转化。”西安科技大学科技处处长翟小伟说。

榆林研究院先后承担中央、省市及企业等科研项目600余项,经费超5亿元,圆满完成标志性重大科研项目7项,为我省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依托优势学科,我省布局建设高校重点实验室49个、工程研究中心143个、未来产业创新研究院34个,已覆盖21条重点产业链,不断推动高校与“链主”企业等联合攻关,实现科技供需零距离对接。

面向主导产业和前沿科技,我省着力打造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示范区,建设9个省级未来技术学院和26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并支持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3所高校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名单。

围绕全省重点产业链和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我省对应梳理编制了重点产业链高校创新平台团队对接耦合图谱,初步梳理科研平台442个,整合高校优势资源,推动组建一批重点产业链创新联盟,不断探索建立企业主导、高校策源、学科支撑、多主体共同参与的产学研协同新机制,现已制定数控机床、半导体等9条产业链联盟建设方案。

大学科技园作为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企业孵化集成贯通的重要载体,在加速我省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省教育厅正会同相关部门把推动大学科技园重组重塑、提质增效作为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提高成果转化效能的重要抓手,构建以大学科技园为节点,服务陕西、辐射西部的技术转移网络体系,为培育新质生产力贡献陕西高校力量。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