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通讯员 张丹 刘涛 王彦轮
进入秋季,绥德县山地苹果、沙地红薯、红高粱等种植基地里,苹果挂满枝头,成片的红薯蔓郁郁葱葱,一人高的高粱上结出颗粒饱满的穗子,一幅喜人的丰收景象。
“花果山”美了生态富了民
“我们村家家户户都种苹果,因品相好、味道酸甜可口,苹果售价较高,根本不愁卖。”8月21日,绥德县义合镇闫家渠村党支部书记马世堂说,他们村的果园总面积有1800余亩,年产值近千万元。
近两年,绥德县通过规模化种植、现代化管理、品牌化运作,让一片片山地变成了“花果山”,成为促进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金山银山”。今年,该县共种植23万亩山地苹果,建成总面积达13万余亩的标准化果园80多个,苹果产量预计可达40万吨,产值约32亿元。
小红薯种出“甜蜜”大产业
“今年,我们村机械化种植集中连片红薯42亩,亩产量达2200多公斤,预计收入60余万元。”8月21日,绥德县崔家湾镇苏家圪凸村种植大户苏健康说。目前,该村新建千亩高标准农田,助力农民增收。
“我们引进无土栽培等技术,成功培育出脱毒高剪‘绥薯1号’红薯品种。”崔家湾镇党委副书记刘康说,目前,崔家湾镇共建成80座红薯育苗大棚,保障全县优质薯苗供给。“绥薯1号”红薯品种具有投资少、见效快、产量大、品质好等优势,被农业农村部登记为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甘薯类新品种。
崔家湾镇还开发出红薯条、冻红薯干、红薯粉条等深加工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今年,绥德沙地红薯种植面积4.8万亩,其中,崔家湾镇建成集中连片标准化红薯基地8500多亩,预计产值1.1亿元。
红高粱映红群众好日子
“过去,一家人种10来亩地,半个月都忙不完。今年,我种了20亩高粱,在机械的助力下,半天就种完了。”8月21日,绥德县薛家河镇薛家河村村民赵顺义说。目前,该镇种植高粱3万亩,年产值4500余万元,人均增收3500元左右。
“今年,镇政府给我们村的400亩高粱购买了农业保险,给农户吃下了‘定心丸’。”薛家河村党支部书记雷正前说。
“全镇纵深推进高粱产业‘三三制’,即‘集体种集体的+群众种自己的+第三方种剩余的’种植模式,以‘五位一体’,即‘农技服务+农业保险+机械管理+订单农业+产业升级’为抓手,全面促进高粱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薛家河镇党委书记许文元说。
绥德县山地日照充足、海拔较高,产出的高粱颗粒饱满、色泽好。该县大力推进高粱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共种植高粱7万亩,预计年产量5.2万吨,产值1.58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发挥产业优势,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突出品牌效应,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绥德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春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