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读书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08日
搭起通往传统文化的小桥
——读《茶经诵读(修订本)》有感

尹海宏

茶的发现源于先民对自然万物的探索,《茶经》则是陆羽给世界的馈赠。陆羽一句“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将茶之功用与人的品性连接起来。有了《茶经》,茶的采制、烹煮、品饮就形成了完整的仪轨。

一般说来,经典文本大都要经历作品问世、抄本出现、官方认可、编修勘误等流程。在传抄途中,由于语音、习俗、地域、避讳等因素,校对从来都是重中之重。为了让更多读者了解《茶经》的魅力,沈冬梅、霍艳平完成了《茶经诵读(修订本)》。本书参考了《茶经》的20多种版本,可见编撰工作之巨,也足见编者的功底。

《茶经诵读(修订本)》的页面十分简洁,没有堆砌的插图和刻意的花纹,只有原文与拼音、声调与注释编号。凡例中说得清楚:“‘一’‘不’等个别文字,注音只有一种,但在文句中与不同的字词组读时读音有多种……这种现象语言学上叫‘语流音变’。”正音之余还附送一个知识点,让读者受益匪浅。

此书的一个亮点是编者保留了《茶经》百川本注的反切韵,正如凡例中提到的,“原文中原有注音用古音而与今音不同者……仍然保留其原注,在注释中予以说明”。人们可能不了解语言变迁背后的原因,但这颗文化的种子,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会开出繁花。

时光流转,中国学者投身名物考据的热情未变。为物定名后就要作释,形态、性状、功用、来历,等等,无不囊括其中。前代原注穿插于《茶经》原文之间,是注家对陆羽的呼应;编者的注释置于篇末,是当代学者对先辈的致敬。其间,密密匝匝的注释标号,唯恐漏掉原文一处难解的细节,何为“筥”?何为“承”?何为“瓜芦”?何为“砾壤”?随着阅读的深入,这些词语所指代的东西,在读者脑海中渐渐清晰起来。

本书中,篇末的译文平实晓畅,其间,穿插有利于当代读者理解的注脚,用小括号突出,意思一目了然,让经典易于理解和传播。

本书封面引用茶经原文做底图,字体排版点、线、面巧妙组合,既凸显茶经原典内容,又展现茶文化读本清雅调性。书中,作者写下:“原文中原有注音用古音而与今音不同者,仍然保留其原注,在注释中予以说明。”这有助于读者更好地阅读与理解《茶经》。

茶香飘向人海,经典唱响四方。本书虽轻虽薄,却至厚至深,为人们搭起一座通往传统文化的小桥,引领人们不断探索更美好的生活方式。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