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08日
黄土地上的增肥“妙计”

本报记者 马腾

在刘崖窑村村民的观念中,在荒地上种粮食已经够勉强,想种蔬菜简直是“异想天开”。

几年前,榆林市榆阳区鱼河峁镇刘崖窑村开垦出一块荒地,种上了玉米。结果亩产量不到300公斤,被村民诟病了好久。

7月28日,记者来到刘崖窑村看到,这块地上“奇迹”般地长出了经济作物。

“之所以能种出辣椒、黄瓜等,要归功于以羊粪为原料的高效生物有机肥。这是一种长效生物有机肥,能够让作物根系直接生长在肥料上,最大限度吸收养分,长出健康的果实。”中国农科院院士张长安告诉记者。

榆林的气候条件特殊,农业生产经常面临干旱缺水、地形崎岖等不利因素。为此,榆林的农民十分珍惜每一寸可耕土地。面对困难,他们没有退缩,通过努力,不断探索新的增收途径和方法,增加地的肥力,让土地“生金”。

子洲县作为榆林市养羊大县,聚力打造陕北超细型白绒山羊跨区域百亿级产业集群,存栏陕北超细型白绒山羊超过100万只。红太集团是子洲县一家发展羊绒产业的民营企业,早在2017年,该企业养殖的陕北超细型白绒山羊就达16.8万只。“这么多只羊每年可以产出3.2万吨优质羊粪,浪费了可惜。”该企业负责人崔应国说,羊粪是很好的肥料,为使羊粪得到更好的循环再利用,他萌生了做生物有机肥的想法,并付诸行动。

随后,崔应国多次到青岛农业大学进行沟通和调研。2023年,他花费2.4亿元买进技术专利,投资1.5亿元在子洲县中欧国际乡村振兴产业园区建设了占地4.2万平方米的有机肥厂,独家开发高效生物有机肥。

“我们采用的是与青岛生态有机肥研究院共同研发的国际首创科技成果——高效生物有机肥增效装置。这项全球独有的技术专为应对羊粪肥料的微碱性特性设计,并结合专利发酵工艺,使规模化工业生产成为现实。”崔应国介绍。

据了解,这种独特的技术能够提升土壤微生物活性,不仅可以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而且这些微生物分解有机质后生成的次级代谢产物富含植物生长促进物质,对提升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积极作用。

在子洲县何家集镇种植基地,记者看到施用高效生物有机肥的西红柿、黄瓜、葡萄、茄子、辣椒、豆角、玉米等作物,果实饱满、匀称。

“我们只需要一次性施肥,不用再次追肥。这是普通有机肥做不到的。”张长安说。

张长安介绍,该高效生物有机肥的专利发酵技术主要作用是调节发酵工艺,让羊粪更好地发酵。而且该高效生物有机肥可以让作物的根长到肥料上还不受到伤害,让作物的根系可以自由地在肥料里生长。这不仅避免了化肥对根系的伤害,还能确保养分高效利用。

该企业目前已储备有机肥原料12万吨,其中三分之一是自产,其余则是与周边养羊户合作回收而来,实现了羊粪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保目标。

“未来,我们计划进一步扩大高效生物有机肥生产规模,投产100万吨的生产线,让更多的农民致富,让更多的土地增收。”崔应国说。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