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七月二十五日,游客在西安市临潼区马额街道南刘村观赏古树。 本报记者 蒲茜摄
本报记者 蒲茜 通讯员 王三合
7月25日,西安市临潼区马额街道南刘村迎来一大批游客。他们都是为一棵182岁的古树而来。村里人都唤这棵古树为“柿如意”。
火晶柿子是临潼的特产,“柿如意”是纯正的临潼火晶柿子树。枝繁叶茂的古树犹如一把巨伞,成为田野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临潼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骊山屏南而立,渭河横贯东西,孕育了丰富的古树名木资源。临潼区现有认定挂牌古树名木180棵、古树群1处,散生古树数量位居全市前列。其中,千年以上特级保护古树4棵,500年以上一级保护古树26棵,300年以上二级保护古树38棵,100年以上三级保护古树112棵。
一棵古树名木,见证着一段历史,记录着一种文化,承载着一缕乡愁。
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挖掘秦岭北麓生态价值和人文价值,临潼区以古树名木地理信息、历史人文、趣味典故、形态特征、资源禀赋、保护优势为基础,围绕探秘古村历史、寻觅绿色乡愁、研学资源保护,发布了“保护古树名木 寻觅记忆里的乡愁”3条古树名木探幽精品线路。
临潼区林业工作站站长陈智明介绍,1号线路是感悟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古树探幽线路。起点位于马额街道南刘村教育基地附近,沿途经过穆桂英练兵场、营地及其拴马桩等,涉及“庙上千年皂荚”“穆柯寨降龙木”“黄连木古树”等古树景观8处。
2号线路是领略穆柯寨自然风光的古树探幽线路,起点为穆寨街道业池村,终点为穆寨街道三庙村,涉及“三生树”“北坡槐翁”“核桃古树”等古树景观12处,沿途林木葱郁、幽径蜿蜒、风光宜人。
3号线路是领略临潼历史文化的古树探幽线路。起点为临潼风王沟古庙,终点为全国最美古国槐——胡王汉槐所在地,途中经过“李家村皂荚”“丈夫槐”“志阎古槐”等古树景观7处。
“我们希望通过打造这3条古树名木线路,让更多市民认识古树、爱上古树、保护古树,带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陈智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