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02日
石峁遗址:在“石头城”探寻华夏文明之光

石峁遗址皇城台发掘场景(资料照片)。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本报记者 赵茁轶 实习生 孙苗旖

驱车在神米高速公路上,再经过蜿蜒的山路,来到神木市高家堡镇石峁村秃尾河北侧的台塬。这里,坐落着中国已知规模最大的龙山时代晚期城址——石峁遗址。

石峁遗址主体为距今4000多年的石砌城址,城内面积逾400万平方米,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四大都邑性遗址,2021年入选“2010—2020世界十大考古发现”。

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石峁遗址考古发掘项目领队孙周勇说:“石峁遗址被学界誉为‘石破天惊’的发现,不仅因为它有罕见的超大规模石构建筑,更因为它基本保存完整的状态和较为复杂的形制结构。这些超出了此前我们对中国早期文明的认知。”

1958年冬天,在陕西省第一次文物普查中,石峁遗址首次进入人们的视野。随后的1963年、1981年,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机构的考古人员走进石峁遗址。2011年,石峁遗址考古调查工作全面启动。2012年,石峁遗址考古发掘获国家文物局批准。一批批考古队员驻扎于此,将青春与热情奉献给这座石头城。

石峁遗址由皇城台、内城、外城三重石构城垣组成,内城、外城拱卫着核心区皇城台。皇城台面积约8万平方米,为大型宫殿及高等级建筑基址的核心分布区,三面临沟,仅北侧偏东有一窄梁通往外界,周边有高达数十米堑山砌筑的阶梯状护坡石墙包裹。内城将皇城台囊括其中,总面积约210万平方米,城内密集分布着大量宫殿建筑、房址、墓葬、手工业作坊等龙山文化晚期至夏代早期遗迹,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玉器、陶器、骨器、石雕石刻、彩绘壁画等珍贵文物。三重城垣气势磅礴,宛如一位沉默的巨人,俯视着流淌不息的秃尾河。

站在皇城台朝东北方向眺望,可以看到考古工作人员已经发掘完毕的外城东门址。外城东门址是石峁遗址第一处全面揭露的重要遗迹,由内外瓮城、南北墩台、门塾等设施组成,周边地层及遗迹中出土了玉铲、玉钺、玉璜、牙璋、陶器、壁画和石雕头像等重要文物,尤以“藏玉于墙”引人注目。

外城东门址是中国史前城建史上规划最为复杂、设施最为齐备的实例,设计精巧、装饰华丽、筑造技术先进,被誉为“华夏第一门”,即使在今天,历经风雨剥蚀,仍让人感到气势恢宏。作为石峁城址的制高点,外城东门址是控制交通、外防内守的屏障。

孙周勇介绍,石峁遗址发掘伊始,多学科合作研究便积极推进,在动物考古、植物考古、体质人类学、建筑复原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在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团队指出,对陕北及晋南地区多个遗址出土的人骨材料进行基因测序结果表明,石峁人群主要来自陕北地区,仰韶时代晚期即生活于此,与陶寺人群具有遗传上的密切关系。

2023年11月29日,石峁博物馆正式开馆。作为保存展示石峁文物的主要场所,石峁博物馆分为“巍巍石峁”“王者之城”“都邑生活”“赫赫之名”4个单元,共展出石峁遗址出土和石峁文化时期的玉器、石器、陶器、骨器、石雕石刻和彩绘壁画等各类珍贵文物688件(组),全面、立体、真实地展示了石峁遗址的考古成果和遗产价值。

7月27日,在石峁博物馆参观的学生杨悦天告诉记者:“我对石峁遗址慕名已久,这次刚好趁着暑假来这里看看,一进来就被门口充满神秘色彩的神面立柱石雕所吸引。”

神木市石峁遗址管理处文物保护科科长柳淳说:“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争取设立石峁文化研究院,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项目,做好石峁博物馆数字化展示提升工作,让市民游客更好地了解这座历史悠久的‘石头城’。”

经过多年的考古工作,石峁文明缓缓露出真容,迎接世人的探寻。石峁遗址管理处处长刘亚功表示,石峁遗址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希望让更多人领略石峁遗址的魅力。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