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赵文豪(左)在和中队战士谈心(资料照片)。 受访单位供图
本报记者 陈玮 通讯员 孟繁军
“随着天气逐渐转热,中队的‘烦恼垃圾桶’里又多了几个小纸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战友有什么新的烦恼……”前段时间,武警陕西总队西安支队某部指导员赵文豪参加了武警陕西总队2024年度“三会一好”政治教员评比观摩活动。他从官兵身边小事入手,带领现场官兵透过具体的吐槽和抱怨探究思想现状,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帮助大家解开思想上的疙瘩,获得评委一致好评。
如何才能把思政教育搞得更加贴近实际、更加鲜活?7月28日,赵文豪回答:“教育就像跑步,不要一上来就想着去领跑。只有紧紧扎在大家中间,知道大家的所思所想、明白大家的喜怒哀乐,才能给教育找准方向,然后同呼吸、同频率。”这是赵文豪的心得。
高学历且成长在网络时代的战士眼界更加宽阔、思维更加跳跃。“以心交心才能读懂兵心。”赵文豪认为,要用大家喜欢的方式和语言来搞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官兵们的问题,赵文豪也不着急批评,而是先静静聆听,然后以自己的切身经历,让大家打开“话匣子”,再适时加以引导和提醒。
战士小闫刚来到中队,对中队地处山区感到很失落,总想着熬完日子早早回家。
赵文豪常常与小闫谈心,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他说:“我毕业刚来中队时也很失落。我决心扎根中队,缘于一次退伍老兵回队讲述自己的军旅奋斗岁月……”
从学习室到训练场,从哨位到宿舍,从傍晚到深夜,在赵文豪的引导和鼓励下,小闫慢慢转变了消极的思想。后来,小闫发挥自己的所学所长,成长为中队的新闻报道员。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赵文豪看来,这句话用来形容自己的工作再合适不过。
每次讲课前,赵文豪都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他告诉记者,思政教育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备课质量。如果课备得好,切口小、条理清、观点新、内容实,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差。如果没有备好课,效果一定不尽如人意。
谈心交心,才能事事顺心;以心换心,才能赢得兵心。在中队,赵文豪最喜欢参加“恳谈会”“夸夸会”。他的目的是通过这些方式,知道大家最近在想什么、需要什么,然后摸清楚思想工作和教育工作的方向。
“指导员就像我的老大哥。跟着他,我觉得很暖心,也很有干劲。”战士小杨说。
赵文豪参加完评比观摩活动立刻返回中队,又找人谈起了心、聊起了天。他说:“这里才是我的主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