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深度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29日
照片背后那些永不褪色的英雄故事

由左至右:韩佳龙为蔡兴海拍摄的照片。 韩佳龙为刘绍基拍摄的照片。 韩佳龙为李德宝拍摄的照片。 韩佳龙为余绍礼拍摄的照片。 本版照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本报记者   苗雨蒙   陈玮

“每次按下快门,都像与时间赛跑,我深知自己所做的是一份‘抢救性’工作。”7月25日,27岁的咸阳市青年摄影师韩佳龙直言,“我们的拍摄过程,就是不断地认识更多志愿军老兵,然后又不断地与他们告别。”

2020年以来,韩佳龙带着他的“移动影棚”,走进陕西、四川、安徽、河南和江苏等地的城市和乡村,累计义务为230多位抗美援朝老兵拍摄珍贵的影像资料。

在他的工作室,墙上挂满了抗美援朝老兵的照片。“这一张张照片都是岁月的见证,许多老人脸上留下了战争的痕迹。在我心里,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在拍摄中感动,在感动中继续前行,韩佳龙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追星”摄影师。

坚持为抗美援朝老兵拍照,源于韩佳龙心中的一个遗憾。他的爷爷韩俊英是抗美援朝老兵,青年时入伍从军,上阵杀敌报国。在韩佳龙上小学的时候,爷爷去世了,却连一张像样点儿的照片都没有留下。这让韩佳龙一直无法释怀。

4年前,大学毕业的韩佳龙萌生了为志愿军老兵拍照的想法。“既然我已经不能给爷爷拍照了,那我能不能给他的战友拍?他们都是90多岁的老人了。如果我们不行动的话,随着时间流逝,健在的老兵会越来越少。”

于是,韩佳龙发起“志愿军肖像拍摄计划”:为抗美援朝老兵免费拍肖像照。最开始,他联系咸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走访了一些咸阳当地的抗美援朝老兵。韩佳龙把老兵们的视频发到网上后,越来越多的老兵家属开始联系他。

乔建中是韩佳龙镜头中的第一位抗美援朝老兵。韩佳龙记得,拍照那天,乔建中坐在镜头前,把衣服整了又整,神情庄重。当韩佳龙把冲洗并装裱好的照片送给乔建中时,这位91岁的老人手捧照片细细端详,不住地说“谢谢”。

这次经历,让原本能够凭借专业摄影技术安身立命的韩佳龙更加坚定了为老兵义务拍照的决心。他说:“我要为更多老兵拍照。”

提前穿好珍藏的军装,佩戴好各种勋章,在镜头前尽力挺直身子……每次拍照,韩佳龙都会被感动,“老人们在换上军装的那一刻仿佛变了一个人,有的高兴得像个孩子,有的则泪湿眼眶。”

老兵们的故事感动着韩佳龙,韩佳龙的故事也激励和感染了更多人。他的拍摄经历和照片背后那段闪耀着荣光的岁月,让更多人了解了抗美援朝的历史、参与到关爱老兵活动中。

韩佳龙的社交媒体账号上每天都有许多留言:“为老英雄点赞”“致敬所有最可爱的人”“应该多多宣传这种‘明星’,这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

韩佳龙说:“为志愿军老兵拍照,是我摄影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1周年。今天,让我们跟随韩佳龙的镜头,走近抗美援朝老兵,重温那些永不褪色的英雄故事。

照片一

“打空爆”的副班长

泛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记功命令》上,写着授予十二军三十一师九一团八连四班副班长蔡兴海二级英雄称号。蔡兴海的名字,与黄继光、邱少云并列在一起。

1952年11月,蔡兴海所在连队奉命进入上甘岭597.9高地最前沿的9号阵地。“当时,阵地已被炮火炸成一片焦土。我随手抓了一把沙土,里面竟有3个弹片,有一个还散发着余热。”7月19日,蔡兴海告诉记者。

在这场战役中,作为副班长的蔡兴海带领全班战士利用手榴弹“打空爆”的办法,一天内抵挡住敌军7次连排级冲锋,顽强守住了阵地。

“‘打空爆’,就是要让手榴弹在敌人头顶上爆炸,需要掌握好时机。引信拉开后握在手里两秒钟再扔出去,杀伤力最大,但也很危险。”蔡兴海说,“这个办法,不到万不得已,没人敢用。”

“我能活着走下战场,是很多战友的命换来的,所以,我很珍惜。”93岁高龄的蔡兴海说,“每到晚上,我就会非常想念那些战友,一个人打开电视反复看与抗美援朝相关的影视作品。”

蔡兴海从朝鲜战场回国后,主动申请到西藏工作,一干就是17年。他说:“我是战斗英雄,应该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到了晚年,每当有记者前来采访,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沙场上侥幸活下来的一个战士,不是什么战斗英雄。那些牺牲的战友,才是真正的英雄!”

照片二

开轰炸机的空中英雄

1951年11月初,抗美援朝老兵刘绍基所在的空八师二十四团一大队接到任务——轰炸大和岛灯塔区。轰炸机编队进入战区后,战士们突然发现,前方有30多架敌军空军的喷气式战斗机急速袭来,一场激烈的空战就此开始。

“一定要想办法把目标摧毁,我们有这样的决心。”刘绍基是图-2轰炸机的通信员,他说,通信座舱的玻璃被击碎,玻璃碎片打得他一脸血。他想的是“打下一个就够本,打下两个就是赚”!

“我就拿着机枪‘突突突’地左右扫射。敌机离我1000多米时,我就瞄准它。等到600米时,我就来一个短连发。等到400米时,我又来个长连发——‘嗒嗒嗒嗒嗒’,终于打中敌机。我一直打到它爆炸扎进海里。”刘绍基一边用双手比画着,一边讲述当时激烈的场景。

那是刘绍基第一次参战。他在负伤的情况下果断还击,用老式飞机打下了一流的喷气式战斗机,成为人民空军空战史上的范例。此战之后,刘绍基被授予一等功臣。

经过激战,轰炸机编队缩紧队形向着大和岛方向前进,完成了轰炸任务,志愿军第50军登岛成功,一举拿下大和岛。此次行动巩固了后方的安全,有力地配合了停战谈判。

照片三

当个好兵是一生的自豪

“我这一生都在为我曾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而自豪。”今年89岁的李德宝精神矍铄,目光坚定。

1951年4月,年仅16岁的李德宝满怀热情,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宝鸡入伍。接受了短暂的新兵训练后,他随部队奔赴抗美援朝战场。

在朝作战期间,李德宝先后完成警卫、运输、后勤保障等任务。担任炮兵的经历,令李德宝印象深刻。他在多次战斗中的炮火支援,为步兵推进发挥了作用。

1953年7月停战后,志愿军战士继续驻守,加入支援朝鲜建设工作。李德宝从事维护秩序、安保等工作,直到1955年冬天回国。

2022年,千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老兵宣讲团”,举行“弘扬革命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老兵事迹报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87岁的李德宝是宣讲团首批成员之一。

照片四

愿得此身长报国

7月23日,韩佳龙在工作室整理东西时,看见一张令他印象最为深刻的照片,思绪随之飘回到一段拍摄历程中。

2023年2月,在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90岁的志愿军老兵余绍礼已住院一月有余。经历了高烧、昏迷、白肺、长时间沉睡后,他终于清醒过来。看着跨越1300多公里,从西安远赴而来的韩佳龙,老人感动不已。

“我叫余绍礼,1951年3月参军……”当年挺进朝鲜战场的年轻战士已至耄耋之年,但回忆起战场上的种种,那些不止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仍旧清晰如昨。

提起当年的经历,余绍礼的声音变大了:“怕,确实怕,打仗可能命就没了。怕了以后为什么又不怕呢?因为看着敌人在杀我们的战友,真的忍不了。第五次战役,我们把敌人打得爬不起来了。”

余绍礼所说的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是指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三八线”南北地区进行的大规模反击战。经过这次较量,敌军不得不转入战略防御。

在战场上极为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余绍礼经受了生命极限的考验。“吃了两年的炒面。炒面太干了,就一口炒面一口雪。第三年就好了,挖了山洞可以烧火……冬天冷啊,零下十几摄氏度……”余绍礼回忆。

2023年9月20日,余绍礼因病去世。

韩佳龙至今仍记得,为余绍礼老人拍照那天,他拿出手机展示着一张张此前拍摄的其他志愿军老兵的照片。虽然和这些老兵并不相识,但老人很动情,对着照片说:“老哥哥们,好好多活几年……”说话间,在场的人都流下了眼泪。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