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25日
一穗玉米的产业升级路

本报记者 梁少飞 通讯员 闫佳琳

每年7月是鲜食玉米成熟季。7月16日,在华阴市太华路街道永宁村鲜食玉米加工厂智能化加工线上,刚从地里采摘回来的糯玉米,经过分拣、切头去尾、冷却清洗、高温灭菌、真空包装等多道工序,被加工成独立包装的商品。

“加工厂平均每天加工近4万穗玉米,按目前市场行情算,500亩地第一季收入预计能达到400万元!”永宁村村委会副主任员旭超说,“等这季收完,我们就马上着手第二季种植。一年两季玉米,效益非常不错。”

这条鲜食玉米智能化加工线属于华阴市米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于去年8月建成,是永宁村延长玉米特色产业链的重要载体。

“糯玉米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与传统玉米相比,可以在温光资源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地区取得双季收成,从而提高种植效益。”员旭超介绍。

过去,永宁村的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产业发展较为缓慢。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永宁村人,员旭超大学毕业后一直关注着家乡发展。

2015年,员旭超在外就餐时发现一盘鲜食玉米能卖到10元。当天回家后,员旭超上网查询发现,鲜食玉米在广州、上海的商超里,一穗就能卖到8元到9元,价格是传统玉米的好几倍。“当时我就想,我们村的群众应该调整种植策略。”员旭超说。

也就是在2015年,员旭超返乡创业,在村干部的帮助下流转了7亩土地,全部种上了从甘肃引进的水果玉米。但由于种植技术不够成熟,当年7亩玉米的成熟率不到30%。从2016年开始,员旭超一边种植一边摸索。渐渐地,经验有了,技术成熟了,产量也上来了。村民们看到效益不错,纷纷开始种植鲜食玉米。2021年,永宁村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已由最初的7亩发展到2000亩,销售市场也逐渐拓展到西安各大商超,每年一到成熟季,鲜食玉米就供不应求。

2023年8月,永宁村成立华阴市米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实现了鲜食玉米产加销全程科学管理,并通过“村集体+公司+农户”模式,让农民、村集体和公司成为利益共同体。

“先前种植的都是水分含量较高的水果玉米,如今我们改种淀粉含量高的糯玉米。后者市场需求量更大,更便于加工。”在工厂负责加工工艺的种旭说,“除了在品种上作出改变,我们还考虑到设备加工能力,决定把种植面积缩减到500亩。”

员旭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虽然面积小了,但有了加工厂,产值可以实现翻倍。”

如今,永宁村糯玉米加工产业吸纳了村里和周边村150多人务工,每人每月能收入4000元至6000元。“两季下来,就能为家庭增收近万元,农闲时间还可以打其他零工。”村民员文化说。

“我们将依照这种发展模式,把太华路街道的板栗红薯、贝贝南瓜等特色农产品推广出去,形成多元特色产业,帮助群众增收致富。”太华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杰说。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