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文化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17日
咸阳:深挖黄河文化资源

7月4日,旬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讲解员宫姗姗介绍旬邑非遗相关情况。 本报记者 琚鹏飞摄

本报记者  琚鹏飞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近年来,咸阳市立足现实,组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咸阳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五大工程项目为抓手,精心策划乾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弦板腔传习基地建设项目等30余个重点项目,促进科学保护、世代传承、合理利用。

7月4日,记者走进旬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旬邑彩贴剪纸、旬邑唢呐、旬邑十三花宴席等集中展示着“豳”文化的魅力。

“旬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项目集展示、陈列、传习、研学和研发功能于一体,目前已基本建成。”旬邑县文化馆馆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第五亚东说,“我们计划今年8月启动项目改造提升工程,项目改造完成后将正式对外开放。”

“项目共分为两层。第一层集中展示了旬邑县36项非遗项目,第二层是库淑兰剪纸艺术馆,共展出她的剪纸作品68幅。”旬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讲解员宫姗姗介绍,项目采用图文介绍、实物陈列、场景复原、多媒体展示等方式,直观呈现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现状。

展厅里,不少游客站在库淑兰的剪纸作品前仔细观看。“我很早之前就听说过‘剪花娘子’,今天专程来看看。”来自西安的游客常丽萍说,这些剪纸作品令她非常震撼。

近年来,旬邑县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普查出非遗线索183个,通过建立三级保护体系等多种形式,全面加强对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

“我们发掘并培养非遗传承人,加强传习培训,组建命名非遗传习所,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等活动,持续推动非遗传承。”旬邑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吴彻说,截至目前,旬邑县已累计培养非遗传承人万余人次,组建非遗传习所31个。

如今,旬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在加速建设,很多加快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点项目已投入使用。

在乾陵景区游客中心大厅,唐十八陵、唐簪花仕女、乾陵唐墓壁画等充满唐元素的大型浮雕映入眼帘,让人仿佛穿越千年,梦回大唐。

据了解,乾陵景区游客中心项目总投资2.4亿元,占地面积130余亩,由文化广场、生态停车场等设施组成,日接待游客量可达3万人次。

“为进一步推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乾陵景区游客中心于去年9月正式投入运营,吸引了众多游客来乾陵参观,感受盛唐文化。”乾陵景区游客中心副主任王宝静说,乾陵景区游客中心的建成,极大地提升了景区的整体形象,得到了游客的好评。

为加快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咸阳市积极推动文旅融合,探索咸阳文旅发展新模式,塑造咸阳文旅品牌,不断讲好黄河故事、咸阳故事,策划推出了咸阳中英文城市宣传片、宣传册。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咸阳市扎实推进文艺精品创作,推出秦腔历史剧《刘古愚》等一批文艺精品。

7月5日,渭河咸阳城区段碧波荡漾。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咸阳市将黄河文化传承保护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紧密结合,持续开展渭河岸线整治、防洪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

“我们实施渭河咸阳城区段续建工程,融入历史文化特色,建成集防洪、生态保护、休闲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绿色生态走廊。”咸阳市渭河生态区保护中心党支部书记王振华说,经过多年综合治理,如今的渭河已成了咸阳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接下来,咸阳市将强化项目支撑,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系统性、创新性推动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切实讲好黄河故事。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