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版:文化遗产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16日
巧手匠心成就“龙行龘龘”

龙江文化站的彩龙表演。 本报通讯员 叶亚楠摄

汉中市汉台区龙江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的学生在表演九节龙。

龙江文化站展示的草龙龙头。

朱江明在制作龙头。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 杨露雅摄

“我挥手起雨,我舞动生风,看我东方升腾的中国龙……”7月1日,在汉中市汉台区龙江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配合着《中国龙》的音乐,学生们表演着精彩的龙舞。随着学生们的动作,小巧精致的手把龙、威风凛凛的九节龙游走、翻腾、缠绕,赢得阵阵欢呼声和掌声。

演出结束后,汉中龙江龙舞道具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龙江文化站原站长闫克元开始给同学们讲解表演中要注意的细节,以及龙江龙舞的历史文化知识。

闫克元的讲述,缓缓揭开了这项指尖上的非遗的神秘面纱。

龙舞

寄托美好的心愿

《后汉书·礼仪志》记载,在举行祈雨等祭祀仪式时,儿童、壮年和老人会穿着彩衣,舞起数丈长的青、赤、黄、白、黑等各色大龙,完成各种动作和造型。这就是龙舞。

龙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是一种神秘、神圣的存在。龙舞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生发于人们对龙的崇拜和精神寄托。随着时间的推移,龙舞逐渐演化为民间娱乐活动,发展成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

汉中市汉台区龙江街道地处汉江与褒河交汇处。千百年来,临水而居的龙江人爱水敬水,但也饱受水患之苦。人们修庙宇、建祭台,以祈求风调雨顺。由龙江街道周营村双龙寺内的碑文“明初此地敬奉神龙”可知,当地人和龙的渊源至少可追溯至明代。

“龙江龙舞在当地的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演,还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认为龙舞不光能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更能带来吉祥和祝福。”闫克元告诉记者,龙江人敬龙舞龙习俗久远,龙舞道具制作技艺应运而生。

龙江龙舞使用的道具主要有草龙、板凳龙、挝杆龙、彩龙和手把龙等5大类20余种,每一种道具的制作特点、造型、表演方式各有不同。龙舞道具生产过程包括选料、备料、蒸煮、烘干、制作骨架、裱糊头尾、上色、编龙布、套龙等工序。原料多为当地常见的稻草、龙须草、柳条、竹子等。

道具

展现指尖上的技艺

7月1日,在龙江文化站,汉中龙江龙舞道具制作技艺传承人朱江明正在制作龙头。他拿起两个乒乓球在龙眼睛处比划了几下,转而又放下。

“这是别人定制的一批手把龙。龙头用泡沫制成,已经基本成型。现在,我要给它配一双合适的眼睛。对于这条龙来说,用乒乓球做眼珠有点儿大。”朱江明说,他已经制作龙江龙舞道具40多年了。

“龙江龙舞道具制作技艺没有文字记载,主要靠师徒口耳相传。制作草龙所使用的稻草必须经过水煮,水中还要加盐,起到杀虫和防止稻草回潮的作用。”朱江明说,制作龙用的材料很有讲究,不同材料制成的龙用于不同场合。例如,用稻草制作的草龙颜色呈金色,也叫金龙,一般用在庆贺丰年或节日;用柳条制作的草龙通常用于祈雨;用龙须草制作的草龙,一般用于祈求消除水患。

草龙的节数也有讲究,必须是单数,常见的有7节、9节、11节。每节长约2米,龙鳞为边长5厘米左右的菱形。制作时,工匠会分工合作,有人负责制龙头,有人负责编龙身,有人负责做龙尾。

彩龙相比于草龙更为常见。制作彩龙时需要先用竹篾等材料做好骨架,再用彩色的布进行装饰。“过去,制作彩龙的布都是床单,你家出一块我家出一块,拼起来五颜六色的,也很喜庆。”闫克元说。

板凳龙的骨架为一个3条腿的长凳,长1.2米至1.5米,宽0.1米至0.15米,高0.3米至0.5米。龙头固定在长凳单腿那一头,龙尾固定在双腿那一头。龙身用红布装饰,由3人翻转挥舞,一人负责举一条板凳腿。

挝杆龙的龙头、龙尾和龙身的骨架均由竹篾制成,用彩布、彩绘等加以装饰。特殊之处在于其龙身被固定在一根长1.8米左右的木杆上。表演挝杆龙时,人们会在靠近龙头和龙尾处分别固定一位小演员。舞龙者还需将木杆底座扛起。随着舞龙者动作的变化,龙头、龙尾上下起伏,可做到360度自由旋转。身着戏服、脸画油彩的小演员也会做出各种动作。整个表演颇具观赏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拖拉机和汽车代替了人力驮着挝杆龙,人们又在木杆底座下方安装了带滑轮的升降支撑架,由表演者推着其前进,表演起来更加方便。”闫克元说。

传承

种下非遗的“种子”

草龙、板凳龙、挝杆龙、彩龙属于传统的龙江龙舞道具,适合在露天、宽敞的广场上表演,舞起来热闹、大气。近年来,为了让龙江龙舞表演克服场地限制,走进剧场等更多的表演场所,闫克元创新研发了一种“新龙”——手把龙。

手把龙早期的骨架为竹篾,后来用铁丝代替,如今则使用更为轻便的泡沫,并加以彩色装饰。龙头、龙尾处固定有供手持的短木棒,一人即可舞动。

“手把龙小巧轻便,全长一米二,耐摔打、不易损坏,对体力要求较低,比较适合学生表演。手把龙不受场地限制,非常适合舞台表演,在中小学校很受欢迎。”闫克元说。

靠着可爱又新奇的“迷你龙”,闫克元敲开了龙江龙舞进校园的大门。

祁嘉豪是汉中市汉台区龙江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四年级时加入了学校的舞龙社团。如今,他不仅会舞手把龙,还负责舞九节龙的龙头。

“我从小就跟着爸爸妈妈看龙江龙舞。现在我给大家表演龙舞,感觉特别自豪。”祁嘉豪告诉记者,他会坚持练习和表演龙江龙舞,做家乡文化的宣传员。

“因为龙舞对力量和身高有一定的要求,我们主要招收四年级、五年级的学生。今年,社团一共招收了44名学生。目前,学生们已经可以进行手把龙和九节龙表演。”汉中市汉台区龙江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舞龙社团负责人张玲说,学习龙江龙舞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让他们学会了团结协作。

“我校成立了舞龙社团,在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为非遗传承贡献力量。”汉中市汉台区龙江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副校长肖平义说。

近年来,龙江龙舞已经走进汉中各县区70余所校园,实现了从幼儿园到中小学全覆盖,通过各类宣传、科普活动,在青少年心中种下了一颗龙江龙舞的“种子”。

本版稿件均由本报记者  杨露雅采写/整理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