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版: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10日
靖边:培育“金种源” 收获新希望

本报通讯员 魏梦云 苟婷 陈治武

今年是种业振兴行动由“三年打基础”转向“五年见成效”的关键年。靖边县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大种源培育力度,持续推进玉米制种和陕北白绒山羊良种繁育工作。

播下“金种子” 良田变“种仓”

6月是制种玉米拔节的关键期。在靖边县红墩界镇玉米制种基地,一行行高矮交错的制种玉米紧密排列,郁郁葱葱。

“制种玉米与普通玉米不一样,稍矮的6行是母本,结玉米种子,旁边较高的1行是父本,不结种子,只向母本授粉。”6月28日,在该镇朱掌沟村的一片制种田里,村民朱敬广向笔者介绍。

红墩界镇农业资源富足。2023年,全镇制种玉米种植面积达2.1万亩、亩产450公斤以上、亩均收益5000元,玉米制种产业年产值达1.05亿元。得益于良好的玉米制种产业基础,2022年才和制种玉米打起交道的朱敬广,现如今已将种植规模扩大到近百亩,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红墩界镇玉米制种产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20世纪90年代,受制于技术和经验不足,种植户只能“摸着石头过河”。60岁的万丰泉村村民王万义是该镇最早的制种玉米种植户之一。“有一年春种时,收购商说好了包收我们的种子,由于当年市场行情不好,秋收后就没来收购,我们收获的种子只能贱卖。”王万义说。

近年来,红墩界镇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将玉米制种确定为该镇的主导产业,持续在良种良法良机良田深度融合上下功夫。该镇实施玉米制种“耕、种、管、收”全程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同时积极探索“政府+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引进种子企业与种植户签订保底种植订单,并进行全程技术跟踪指导,让种植户种植无忧。“见到实打实的收益后,村民的种植热情高涨,发展产业劲头十足。”红墩界镇尔德井村村委会副主任柳彦说。

2023年,靖边县以红墩界镇为核心,辐射带动黄蒿界、海则滩、天赐湾等6个镇种植制种玉米2.51万亩,全县制种玉米种植面积占榆林市制种玉米种植面积的一半。

“今年,靖边县抢抓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契机,持续在玉米制种产业上发力,鼓励和引导31家制种企业与759户种植户签订种植合同,订单面积达3万亩、品种74个,预计产值将突破2亿元。”靖边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李翠莲表示。

育好良种羊 走稳振兴路

6月28日,在黄蒿界镇五合村核心育种户许耀宏的家庭农场里,20多只小羊羔在圈舍撒欢奔跑,看见许耀宏拿着饲料走来,羊羔们簇拥而上。“这些羊羔金贵着哩。等它们长成优质种羊,一只可以卖到五六万元。”许耀宏介绍,2018年至今,他的家庭农场已出栏种羊100余只,年收入超过30万元。

黄蒿界镇是陕北白绒山羊养殖基地。全镇羊子饲养量稳定在16万只,种羊年出栏6000只。

近年来,黄蒿界镇不断创新羊子养殖模式,繁育扩大优质种羊种群。去年,该镇依托“一镇一园”项目,建成了陕北白绒山羊细长绒型良种繁育基地,引进细长绒型特一级种羊,设立了羊产业专家工作站,创建了智慧管理、配种、绒毛细度检测、防疫、常规试验等一体化运作的种羊繁育体系,繁育推广绒肉兼用型陕北白绒山羊细长绒型种羊。

“我们计划利用3年至5年时间在全镇发展种羊养殖示范户110户以上,新发展种羊养殖户300户,力争种羊数量突破1.2万只。”黄蒿界镇党委书记邱小明说。

2008年至今,靖边县陆续建成陕北白绒山羊良种繁育场4个,发展育种核心群200多个,全面开展陕北白绒山羊普查鉴定与良种选育工作。

靖边县畜牧服务中心主任王生明说:“我们邀请专家定期对陕北白绒山羊种羊进行品系鉴定,通过基因组选择技术,缩短育种周期,提高羊子育种效率。”

目前,靖边县已初步形成以黄蒿界镇、海则滩镇为核心区的陕北白绒山羊良种繁育基地,年向社会提供优质种羊1万余只。

“小种子”育出富民大产业。一粒粒产自靖边县的“金种子”在全国各地的广袤田野生根发芽;一只只良种羊走进养殖区,让养殖户走上增收之路。与此同时,马铃薯、荞麦、肉牛等的繁育推广工作也在靖边县稳步推进,为乡村振兴汇聚更多动能。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