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10日
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西安都市圈、西安“双中心”先后获批,中国—中亚西安峰会、欧亚经济论坛等国际会议成果持续落地,陕西——
从“一手好牌”到“连台好戏”

本报记者 刘印

7月1日,车水马龙的西安国际港站繁忙依旧。 18时35分,伴随着汽笛声,满载日用百货、汽车及配件等货物的X9043次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缓缓驶出。在随后12天的时间里,班列将横穿哈萨克斯坦,跨过里海,最终抵达阿塞拜疆巴库。

在平稳运行两年后,自西安始发的跨里海中欧班列,正式迈入了“一日一班”常态化开行的新阶段。

从四等小站到世界一流内陆港,如今的西安国际港站,每100分钟就有一列班列往返。日夜兼程的班列,不仅见证着中欧班列这条亚欧贸易“黄金通道”的成长历史,也见证着陕西从内陆省份走向开放前沿的“华丽转身”。

不只是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近年来,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都市圈、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等一系列国家战略部署先后获批,中国—中亚西安峰会、欧亚经济论坛等国际会议成果持续落地……“好牌”在手,陕西如何酝酿“连台好戏”?

向“新”而谋

6月12日,在位于西安高新区的西安中科微精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微精”),制造设备里绿光飞舞。短短几分钟,小小的火柴头表面就出现了一行清晰的字。如何在不引燃火柴的前提下实现激光“微雕”?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飞秒激光精密制造设备。利用飞秒激光超短脉冲作用时间极短的特性,我们能在特殊材料上进行冷加工,同时通过光束调制技术将光斑聚集到微米级,在极小作业面实现精微雕刻。”中科微精工程师韩冰说。

中科微精是陕西“追光计划”的代表性企业之一。2021年,陕西启动“追光计划”,聚焦先进激光与光子制造、光子材料与芯片、光子传感三大重点领域,加快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形成陕西光子产业发展全生态体系,打造全球光子技术原始创新高地。

如今,中科微精自主研发的三轴至七轴飞秒激光高端制造装备,凭借热效应低、加工精细、材料适应性广等一系列优势,为我国航空航天、电子、汽车等领域高精度低损加工提供了“支点型”制造手段。不仅如此,围绕上下游产业链,中科微精还孵化了中科微星、中科聚能等4家硬科技企业,累计产生经济效益超7亿元。

在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刘泉看来,中科微精的飞速成长,是陕西紧盯关键领域、以长线布局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缩影。这意味着持续涌现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逐渐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最大增量”。

5月29日,西北首家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在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正式启动建设。“中心重点聚焦航空航天、海洋、核工业等重大工程,开展科学研发和技术攻关,通过‘产学研政’多方合作,推进‘科研、中试、产业’三位一体发展,为我国从‘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迈进提供支撑保障。”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院长张平祥说。

作为西安“双中心”核心承载区,目前,丝路科学城聚集了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先进阿秒激光设施两个大科学装置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宽禁带半导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空天动力创新中心、北斗星基增强系统等重大创新平台。强大的创新策源功能迅速转化为强劲的创新驱动力。2023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逾4120亿元,同比增长34.95%;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许可3类合同成交额达1097.47亿元,同比增长逾56%。

以“智”争先

902台焊接机器人同时工作,完成车身焊接组装与四门两盖的装配调整;16台总拼机器人同时开展下探式焊接和自动换电极帽等工序,焊接工序100%自动化,24小时不间断无灯生产……在西安经开区的吉利汽车西安制造基地生产车间,一只只机械手臂在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等工艺生产线上挥舞着,每分钟都有一辆新车下线。

“生产主要由机器人或自动化设备按照系统指令自行完成。”车间负责人告诉记者,以5G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基地形成了一个可以指挥全流程调度的“超级大脑”,不同设备、机器人间自主协调运作,这里成为无人化作业的“黑灯工厂”。

从制造到“智造”,带来的不仅是效率和产能的提升。作为23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群“链主”企业,西安吉利的“龙头”优势持续外溢为链群的整体势能。

“先进制造业是制造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彰显着区域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关键技术上领先的一小步,极可能成为产业跃升的一大步,帮助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占得先机。”刘泉认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以人工智能、5G通信、大数据和云计算、量子信息等为代表的“数智”手段,正成为推动生产要素重组、发展能级跃升的关键力量。制造业是陕西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带动作用。

“老牌”制造大省如何迈向“智造”强省?

2023年,陕西新获批3个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4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1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省级以上高新区达到36个,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近30%;先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产值突破万亿元。

“事实证明,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是当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刘泉说。

今年3月,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陕西省高水平推进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重点优势领域,制定“路线图”、明确重点任务。

根据方案,到2025年,陕西将培育壮大10个以上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百亿级产业创新集群;到2035年,将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千亿级产业创新集群,建成一批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拥有一批技术创新领先、产业规模较大、行业地位突出的龙头骨干企业。

乘“峰”而上

西安国际港站,一列列整装待发的货运列车中,一个体型庞大的红色身躯格外显眼。

“这是JSQ6型双层运输汽车专用车,满载261辆国产新能源汽车,准备发往哈萨克斯坦。”中铁特货西安分公司汽车物流部负责人曹屏说,“去年起步的时候,一个月只能发运1至2列,今年每月发运新能源汽车上千辆。”在他身后,25万平方米作业区停放的上千辆新车,通过中欧班列运往新疆霍尔果斯等口岸后,将奔驰在中亚各国和俄罗斯的大地上。

去年5月,中国—中亚西安峰会举行。一年来,中国与中亚间的项目越来越多,合作越来越实,往来越来越密切,双向开放的水平越来越高。

主场外交的“西引力”转化为陕西经贸发展实实在在的“吸金力”。

2023年,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额达894亿美元,同比增长27%;陕西与中亚五国进出口总额达57.9亿元,同比增长178%。

“我们与中亚各国城市的经贸往来更加便利、频繁,在物流运输通道建设、大宗贸易、跨境电商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持续推动‘陕品’出海。”西安浐灞国际港党工委书记孙艺民说,在西安市代表团出访哈萨克斯坦期间,浐灞国际港与哈萨克斯坦8家企业签订了超过13亿元的合作协议。

在更加立体、多元的物流体系支撑下,陕西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西引力”愈发强劲。一季度,陕西对共建国家的进出口总额达647.5亿元,增速为19.5%。

随着中国—中亚西安峰会成果持续落地,地处内陆的陕西以更加开放、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

3月,中国—中亚机制秘书处在西安启动,向国际社会展现六国携手谋发展、并肩促合作的坚定决心;5月,占地面积约800亩的中亚公园建成开放,打造“一带一路”文化、经贸交流的重要展示窗口;中国—中亚国际人文旅游专列(西安—阿拉木图)将首次开行,万众瞩目的民心相通新通道即将开启……

“连台好戏”,次第登场!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