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耿松梅(右一)指导年轻医生进行疑难疾病诊断。

魏杰治印
学人小传
耿松梅,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病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病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病分会罕见遗传病专业委员会组长,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治疗学组副组长,陕西省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会长。《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副主编,《临床皮肤科杂志》《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牵头制定中国皮肤鳞状细胞癌诊疗专家共识等,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本报记者 霍强文/图
“皮肤是人体健康的一面‘镜子’。其状态能反映身体内部组织的健康状况,一些综合征早期就是被皮肤科医生发现的。”6月26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病院副院长耿松梅说。
耿松梅介绍,皮肤约占人体体重的15%,是人体最大、最明显的器官,目前发现的皮肤病种已有3000多种。从医25年来,耿松梅坚守临床一线,为解除皮肤病患者的痛苦、改善人们对皮肤病的偏见而不断努力、探索。
用精湛医术为群众“净肤”
“当年高考报志愿时,我报的都是医学院校,一门心思当医生治病救人,但选择皮肤病专业,是本科最后一年决定的。”耿松梅说。
当时,耿松梅上了皮肤病学这门课。课本虽薄,但随着不断学习和探索,耿松梅发现皮肤病学是一本“厚书”,仅课本里记载的皮肤病就有近千种,想要深入了解,需要用一生去“阅读”。
就这样,耿松梅选择攻读相对冷门的皮肤专业研究生。1999年,研究生毕业后,她留校工作,从此与皮肤病学、皮肤病患者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1年,刚参加工作不久的耿松梅接诊了一例硬皮病患者。患者臀部皮肤显著硬化,犹如硬板,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
“当时我觉得患者硬皮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还伴有关节受限、汗毛增多等症状,就开始查文献,并为患者做进一步检查,最终确诊患者得的是一种罕见皮肤病——皮肤僵硬综合征。这也是全国确诊的首例皮肤僵硬综合征。”耿松梅说。
目前,耿松梅团队已确诊并收集30余例皮肤僵硬综合征病例,在国际上提出新的临床分型,对这种罕见病的发病机制、临床控制、治疗标准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此病的诊断治疗积累了宝贵经验。
20余年来,耿松梅和团队聚焦常见、难治性皮肤病、皮肤肿瘤、疑难罕见病,先后完成了国内最小早老症、罕见的发疹型角化棘皮瘤、重症慢性苔藓样角化病等皮肤病的诊断治疗,得到国际同行关注。
“5月,我们科收治了一例转院患者。患者由于药物严重过敏,可以说是‘体无完肤’,面临生命危险。”耿松梅说,“我们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全面分析,决定大胆调整原有治疗方案,采用创新疗法。经过2周精细化治疗,患者转危为安,康复出院。”
遇到急危重症,耿松梅对科室的要求是应收尽收。“皮肤病患者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承受着巨大压力,作为医疗‘国家队’,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守护患者健康。”耿松梅说。
立足临床做好科研攻关
除了救治患者,耿松梅对科研工作同样重视:“我希望立足临床需求来做科研,用新技术、新疗法、新理念推进医疗工作。”
耿松梅成立了包括皮内、皮外和皮肤病理一体的皮肤肿瘤诊疗小组,制定科室皮肤肿瘤规范诊疗制度,为各期皮肤肿瘤患者提供最有益的治疗方案。她还主持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研究肥大细胞促进炎症性皮肤病早期驱动和瘙痒机制,积极开展医工交叉合作,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专家团队联合开展皮肤肿瘤与力学相关性、瘙痒与皮肤神经免疫等多项研究,推进皮肤疾病精准诊疗创新性研究。
有一次,耿松梅接诊了一名外阴长了很多斑块的两岁患者。“这种疾病的传统治疗手段就是进行冷冻激光手术,切除肛周和外阴。但切除后,孩子未来的生活该怎么办?”耿松梅说。
经过深思熟虑,耿松梅决定打破常规,使用新疗法,采用非创伤性治疗手段为孩子治疗。经过完整治疗、定期复查、病检等流程,患者最终完全康复。
“我们对小患者的救治创新获得了成功,治疗经验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这给此类患者带来了希望。”耿松梅说。
除了科研,耿松梅认为科普同样重要。她带领团队成员利用新媒体平台,定期发布各种皮肤病的科普文章、微视频等,受到了网友和患者欢迎。
“绝大部分皮肤病没有传染性和遗传性。加大科普力度,让更多人了解皮肤病知识,可以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还有助于消除社会上对皮肤病的偏见。”耿松梅说。
促进学科影响力不断提升
交大二附院皮肤病院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7年担任皮肤病院负责人以来,耿松梅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我希望带领团队做好传承与发展,努力打造和维护科室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患者中的好口碑。”耿松梅说。
据介绍,交大二附院皮肤病院设立了银屑病、白癜风、痤疮、红斑狼疮、罕见遗传、皮肤肿瘤、皮肤溃疡等14个专病门诊,诊疗水平及专科建设在国内外均处于领先水平;设立西北首家皮肤重症病房;年门诊量逾65万人次,居西北地区首位。
作为学科带头人,耿松梅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她鼓励科室医生把个人专业发展与学科发展结合起来,既推动学科整体实力和声誉提升,又兼顾每个医生的特色专长。
对于对临床“热情”高的青年医生,耿松梅在业务上加强指导,帮助他们在面对疑难疾病时勇于探索新型治疗方案;对于有科研潜力和兴趣的医生,耿松梅在科室推行“科研假”,时间从3个月到1年不等,让他们集中精力进行科研攻关。
“科研假”实施以来,科室青年骨干医生刘亚乐、彭斌、王瞾等成功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储昭娓、车德路等在业内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了研究文章。
2023年8月,交大二附院皮肤病院入选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首批恶性黑色素瘤规范诊疗质量控制试点单位名单,标志着科室皮肤肿瘤规范诊疗质量获得国家权威部门认可。
“未来,我和团队成员将持续传承弘扬‘西迁精神’,继续做好临床和科研工作,推动学科发展,造福更多患者。”耿松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