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陕西原创广播剧《凿空使者》海报。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师念
6月19日至26日,陕西原创丝绸之路溯源广播剧《凿空使者》和乡村振兴主题广播剧《最后一班岗》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记录中国》栏目接档播出。这两部剧都是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
近年来,陕西广播剧发展稳定向好,涌现出一批精品力作。2020年和2021年,陕西凭借《出征》和《延安之恋》连续两年获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年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2022年,吉陕沪联合出品的3集乡村振兴剧《黑色沃土》荣获“五个一工程”奖,实现时隔16年陕西广播剧重获全国最高奖的突破;2023年,豫陕合作的以南水北调为主题的3集广播剧《一泓清水北上》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大奖2021—2022年度广播电视节目奖”。
2020年以来,陕西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广播剧达121部670集。
“自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至今,已有2000多年。回顾这段历史,被张骞感动的同时,我们能做些什么呢?”2021年,陕西编剧汪红娟深思熟虑后,决定和团队创作完成以张骞出使西域为主题的广播剧。
前期资料收集、采风,对专家、学者等进行访问,汪红娟和团队收集了大量关于张骞和丝绸之路的宝贵资料和创作依据,并于2021年底形成了名为《凿空使者》的5集广播剧初稿。
汪红娟介绍:“3年来,我在故事内容、情节架构、剧本细节等方面数易其稿,达16版之多,2023年完成了5集广播连续剧《凿空使者》的剧本终稿。今年,作品终于呈现给了广大听众。我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丝绸之路这条文化交流之路、友谊之路更加繁荣昌盛。”
广播剧《凿空使者》以历史上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事实为依据,生动再现2000多年前张骞穿沙漠、跨雪山、斗匈奴,历经千难万险凿空西域的辉煌历程,追溯丝绸之路形成的历史源头,展现中华民族坚忍不拔、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以及中西方文明交流融合、共同繁荣的伟大历史进程。
广播剧《最后一班岗》讲述了西雁村党支部书记刘根生,面对乡村振兴的时代热潮,站好自己的最后一班岗的故事,展现了基层党员风采。
主创人员严君海介绍:“很多乡村题材广播剧会聚焦偏远山区。我们这次把故事背景选在西安周边的城郊区域。近年来,城中村的建设给西安的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
严君海和创作团队于2020年深入乡村调研采访,搜集素材,寻找典型,历时一年完成剧本第一稿的创作。作品荣获陕西省2022年度重大精品项目后,根据省委宣传部专家组评审意见,又重新修改。此外,在录制前,导演、编剧、编审等选定省人艺、西安话剧院的一批艺术家担纲主要角色。在录制现场,演职人员在充分理解人物性格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创作。该剧于2023年完成录制。
严君海说:“广播剧没有画面的支撑,听众需要从头听到尾,才能知道故事情节。如果时间过长,剧情不紧凑,听众很容易听腻。最初,我们想把《最后一班岗》做成6集,后来修改到5集、最终精练到3集。希望听众朋友喜欢这部剧。”
今年以来,陕西先后有14部54集广播剧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
其中,产业振兴剧《金米村的美好时代》作为2023年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历时两年创作,真实讲述了陕西省柞水县金米村以发展壮大木耳产业为依托,打赢脱贫攻坚战,信心满满奔赴乡村振兴的故事;红色传承剧《青春号角》歌颂了第一代人民广播人的青春风采;文物保护剧《天青色的回响》,呈现了耀瓷考古泰斗、“三秦楷模”禚振西60年扎根黄土高原,带领考古团队发掘、研究、整理和传承、发展耀州陶瓷工艺,让耀州窑走向市场、走向世界,使沉睡地下1400多年的耀瓷重新绽放异彩的感人事迹。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的还有彰显各时期各战线奋斗者风采的相关广播剧。其中有种棉能手张秋香事迹剧《西花厅的客人》、“最美奋斗者”——人民歌唱家贠恩凤传记剧《凤鸣咏长安》、大熊猫人工繁育团队群像剧《大熊猫的奶爸奶妈们》、三代人共谱丝路新篇实景剧《丝路情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青年弄潮剧《大厂青年》、可可托海水电站建设纪实剧《中国寒极水电站》、“2022年度中华慈孝人物”大爱感恩剧《长安盲商张喜平》,以及展现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工作者陈新宽成长轨迹的苏陕合作剧《永不褪色的忠诚》和浙陕合作剧《换个身份去爱》。
此外,今年以来,《黄河壮歌》等9部36集陕西广播剧上线“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电台。特别是文旅融合剧《香飘信天游》,跻身“学习强国”强国号榜单20部优秀作品“剧集榜”之列。《香飘信天游》将榆林地方特色饮食文化与传统文化、非遗巧妙结合,运用陕北民歌等音乐效果来烘托气氛,给听众带来趣味性与知识性的同时,也给整部广播剧增加了艺术性。
省广播电视局电视剧管理处工作人员董巍介绍:“当前,我省原创广播剧《文成公主》《秦岭深处小慢慢》等正在后期精修、播前宣推。《钢铁驼队》《为人民服务——宝塔山下的使命传承》《诗人安在》等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也在加紧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