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经济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26日
气象服务助力水产养殖

本报记者 许奥博

6月19日,在商洛市商州区三岔河镇的国渔三岔河水产养殖示范园,清澈见底的鱼塘里,成群的鱼儿自在游动。

“近期气温波动较大,鱼池的水温容易发生变化,影响金鳟、虹鳟的生长。”国渔三岔河水产养殖示范园负责人赵海蒙一边在园区智慧管理平台的大屏幕前查看气象信息一边说。

三岔河镇位于秦岭腹地,属于典型的山地立体气候。这里的山泉水冬暖夏凉,水体溶氧充足、水质呈弱碱性,是冷水鱼养殖的“天然渔场”。

“在冷水鱼的养殖过程中,气象因素是重要的参考因素之一。”赵海蒙说,虹鳟养殖的适宜温度为14摄氏度至18摄氏度。大雨会导致鱼池水温上升、溶解氧降低,酸碱度失衡;日照时间过长时,水体细菌、藻类活跃度提升,会使青苔等藻类富集,大量消耗水里的溶解氧;阴天,水中的溶解氧被低气压压出了水面,会导致鱼池缺氧,影响鱼的生存。

“为了更好地了解气象信息,我们专门布设了两个自动气象站,可以实时监测温度、降水、湿度、风力、负氧离子等。”商州区气象局局长郭涛说,“我们还针对园区内鱼苗投放、养殖、捕捞的不同阶段,专门推出相应的服务。”

在园区智慧管理平台上,除了气象信息,工作人员还能清晰地看到有关鱼类生长的监测数据等。

三岔河镇镇长孙为艳介绍,国渔三岔河水产养殖示范园项目于今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全面投产后年产量可达15万公斤,将实现产值1200万元。

郭涛表示,随着气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气象服务将在水产养殖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当地气象部门将持续加强与水产养殖企业的合作,不断完善气象服务产品,提高气象服务质量,为水产养殖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