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教育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25日
​研学要“研之有道”

董渺

价高质低,研学变相为高价旅行;游而不学,以免费景点、粗浅讲解滥竽充数……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推进,研学旅行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追捧。从名校参观到非遗体验,再到博物馆探秘,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假期生活,还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旅行中成长。然而,在研学旅行的热潮中,家长也应警惕可能出现的“变味”现象和各类法律风险,确保研学研有所得、研有所乐、“研之有道”。

研学的初衷在于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然而,实际操作中,一些研学项目由旅行社、教育培训机构承办,研学变成了高价低质的旅行,甚至是“拍照打卡”式的走过场。有的教育培训机构资质欠缺,对学生安全缺乏相应保障,一旦发生事故,存在责任认定不清等纠纷……这些问题背离了研学的初衷,浪费了家长和学生的时间与金钱,达不到研学目的不说,还存在一定的人身安全隐患,应当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和家长的高度警惕。

学校在策划和组织研学旅行时,应充分考虑其教育性、实践性和安全性,确保学生能够在旅行中获得实质性收获。相关部门应制定严格的研学旅行标准和规范,对研学项目的质量、价格、安全等方面进行监管,加强对研学旅行机构的资质审核和监督管理。

家长和学生也应提高警惕,在选择研学项目时,需要确认组织单位、旅行社和导游的相关资质,避免盲目跟风或追求低价,如出现与合同约定不一致或意外情况,学生家长可要求责任单位承担违约或者侵权责任。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