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舞女俑(资料照片)。

石磨(资料照片)。
舞女俑
《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西汉是一个注重生活品质、追求精神愉悦的时代,人们对歌舞宴饮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那时,歌声婉转、舞姿蹁跹是富足生活的最佳注解。浓烈的歌舞之风,也在汉阳陵的大臣陪葬墓中得到呈现。舞女俑刻画的就是一个汉代宫廷中和着丝竹韵律翩然起舞的舞姬形象。
汉代乐舞俑体现了制陶工匠的高超技艺。汉代的艺术特征在现代的陶瓷作品中也有所体现。例如,现在国内很多雕塑作品造型简练,线条概括恰到好处,实体比较敦厚、笨拙。
石磨
汉阳陵出土的石磨呈圆形,平均直径10厘米。上扇中部略高,呈火山口状,内有一道隔梁将其分成两个半圆,底部各有一个磨眼(进料口),周围压印有坑状纹饰;下扇中部有磨脐。
在石磨没出现之前,人们将小米、大米、麦类等颗粒状食物煮熟或蒸熟后食用。发明石磨之后,面条、馒头等面食才得以出现在餐桌上。
夏至之后,一般是每年夏季气温最高的一段时间。《魏氏春秋》记载,较早与汤饼有关的节日习俗是“伏日汤饼”,即伏日吃汤面。“伏日”指的就是三伏天。
(本报记者 张家祯整理)